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大秦地盘越来越大,派系也越来越复杂。
虽然羌胡鲜卑匈奴的第二代第二代已经汉化了,但第一代人仍有很深的部族情节。
这其实是大秦内部汉人势力和汉化势力的一次交锋。
“太子以为如何?”杨峥询问当事人。
手心手背都是肉,杨峥不想偏袒杨毅,但也不想委屈了他。
这些年他在夏国做的也不错,能征善战,勇武过人。
不过能力越大,越是受到朝廷太子一系的忌惮。
“儿臣以为康居可以名正言顺的封给兄长,河中必须再立一国。”杨旭没有退让。
这个时候谦让,要么是虚伪,要么就是愚蠢了。
河中差不多有蜀中大小,又是天然的粮仓,还是战略要地,商业重镇,杨毅拿去了,翅膀就硬了。
“你想过没有,若是封国能力不行,他日也难以与夏国争锋。”杨峥笑道。
杨旭盯着中亚的沙盘,“河中再封一国,兴秦郡可立为安西都护府之治所,设折冲府,置府兵五万,如此,河中、夏国、安西都护府三足鼎立,互相制衡!”
杨峥一拍大腿,“妙哉!”
此举深得制衡之道,杜预虽然也有这个意思,却没有他这么细致完善。
安西都护府设在大宛盆地,代表朝廷盯着中亚,也盯着河中与夏国,反过来,如果安西都护府走偏了,两个属国也可以反过来制衡它,相当于将三国格局搬到了中亚。
力学与几何学中,三角关系最为稳定。
权力格局也是一样的。
这个架构同样适用于安东、安南、安北。
杨旭这些年的成长令人惊叹,当皇帝,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能征善战,而是权谋、手腕,能不能坐稳江山。
“好!”杨峥“老怀”大慰,“你觉得选谁去河中合适?”
杨旭思索了一阵,“儿臣听闻八弟在青营颇有贤名,文武双全,派他去最为合适。”
老八杨旻的外公正是蜀主刘禅,身边聚集着一众蜀中士人。
杨旭选他当然不是头脑发热,正如杨峥所言,如果能力不行,无法应对河中内外复杂的局面。
杨旻从青营出来,能力不会差到哪去,身边有人辅左,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同时也能让蜀中士人心甘情愿的走出去。
“那么立何国号?”杨峥完全放心了,杨旭是个合格的继承人,成熟稳重,思虑精深,大秦交到他手上,即便有些波折和挑战,他也能应付。
“不如封为汉国如何?汉承秦制,魏承汉制,我大秦起于曹魏,亦出于汉也。”
“汉国……”杨峥轻轻念了几声,甚是亲切。
大秦西进,不就是为了开拓华夏文明圈吗?
已经有了个夏国,不妨再立一个汉国!
“甚好。”杨峥点头同意了。
虽然新朝一般不会立旧国国号,不过蜀国的汉是他们自称的,曹魏从来没承认过,一直以蜀国名之,大秦承曹魏社稷,自然也不认同。
不过刘家的血脉和杨家的血脉融合,在西域再立汉国,也是一桩美事。
西域什么口号最震慑人心?
当然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