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艺道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无论是诗词文童,还是琴棋书画,皆离不开神韵二字。</p>
无神韵,即无生命。</p>
倘若乐舞失去了神韵,就失去了乐舞最重要的光彩,发挥不出任何的威力。</p>
“我将我享,”</p>
“维羊维牛,”</p>
“维天其右之!”</p>
“仪式刑文王之典,”</p>
“日靖四方。”</p>
“伊嘏文王,”</p>
“既右飨之。”</p>
“我其夙夜,”</p>
“畏天之威,”</p>
“于时保之。”</p>
赫连山高唱,充满韵味的歌声随风雪而飘荡,率众舞者手持君子剑,奋臂击刺,猛烈顿足。</p>
他们一击一刺,一击一刺,连续做了四次。</p>
此时,赫连山和周昌身上的光晕更亮了,乃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神韵之具体。</p>
且,二人在击刺间,眼睛聚、放、凝、收、合,恰恰到好处。</p>
所谓,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p>
封青岩看到夜空中的威武身影,似乎又凝实几分,散发出来的威武气息更强浓烈了。</p>
而琴棋书画的威力,又强了一分。</p>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p>
“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p>
“时周之命,於绎思。”</p>
赫连山、周昌等人充满韵味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与鼓声交织在一起。</p>
此时,他们的动作变得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或是轻重,或是缓急,或是长短,或是顿挫,或是符点,或是切分……</p>
此乃劲也,乐舞运行之节奏。</p>
倘若劲运用得好,有如画龙点睛,可使形已止,而神不止。</p>
封青岩看到,武王身影又凝实一分,琴棋书画再强一分。且,在武王身影四周,竟然浮现一个个模糊的虚影……</p>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p>
“嶞山乔岳,允犹翕河。”</p>
“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p>
此时,赫连山、周昌等四人的动作,千变万化起来,让人扑朔迷离,瞬息间动感万变。</p>
此乃律,即反律。</p>
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p>
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赫连山和周昌二人皆展示了乐舞的圆、游、变、幻之美。</p>
这正是舞律之精奥之处。</p>
夜空中,浮现在武王身影四周的虚影越来越多,越来越凝实……</p>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p>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p>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p>
“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p>
当赫连山和周昌舞到此时,武王身影四周的虚影,蓦然化为无数兵马,持着金戈骑着铁马,从夜空上杀下来。</p>
“武!武!武——”</p>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p>
不过顷刻间,四周的恶鬼就被归来的战魂斩尽……</p>
此乃武王点兵!</p>
【注】武功,是指军事方面的功绩,不是指功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