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下半年就这么混乱的结束了,年底的时候,出去的那些人不管最后干了什么,都或多或少带了钱回去,这让外出务工的种子彻底在农村生根发芽。第二年一开年,外出务工的人数更是又一次出现了暴涨,原先的交通根本就满足不了现有的运输压力,超载、扒车沿的事儿愈演愈烈,农村留在家里走不开的人也开始有很多去开黑车。可那时候哪来的钱去买车啊,都是拿一辆辆的三轮车加装个拖拉机的马达就开始跑,可恰恰就是这种车解决了当时农村普遍的交通运输难的问题。后来跑车的人有了点钱就会装个车皮,方便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乘车和开车的方便,再到后来一些无名小厂就开始批量生产这种三轮车,为了降低车价好让那些跑车的人买得起,马达的声音依旧那么吵,铁皮也依旧那么薄,车身的稳定性也没有提高,隐患很多,但也在短期内淘汰了那批简易自己胡乱改装的车辆。
1992年才开年,春节刚过5天,应该是全年最闲的时候,亲戚还没跑两家呢,三轮车“突突突”的声音就开始响彻大街小巷,同时传来了镇上的消息:车站这两天已经开始人满为患了。这年头出门打工的人实在太多,爆发式增长,车又少,都想赶个早,生怕出去晚了,连大马路上乞讨的地盘都被人占了。
潘晓妹和王江湖看着家里的几个孩子,看着墙上才贴没几天的红字福字,实在是不想走!可每天早上东一片、西一片的哭声都像是闹铃一样拼命催着他们,孩子们眼底的喜悦也慢慢的变成了害怕和不舍。不像之前,孩子们还能通过看电视来转移自己的视线,麻痹自己的思想。年底的时候,老五跟姐姐们在烘火桶看电视的时候,为了抢遥控器不小心把遥控器掉到火桶里烧掉了(火桶顾名思义是用来冬天烤火取暖的,用火盆将烧饭剩的火炭装好、用火灰盖着,放到特制的木桶里,在火盆再上面放上自制的支撑架用来放脚,腿上盖上东西,一半能保暖5个多小时以上,是南方很多地区必备的过冬神器。)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有电视的少,特别是农村,虽说电视上有很多按钮,但都是字母也没个人懂,都以为没有遥控器就根本没法子去看电视,小孩子们的一大乐趣自然也就消失了。小妹当时以为电视就这么坏了,那可是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呀,花了她一年的辛苦钱买的,小妹气的要打人,王江湖见状连忙将王灵灵牢牢的护在了怀里,任由小妹将气全撒在了他身上,不管小妹是打是骂他就一句:“不能打孩子。”
两人就这样在家挨到了初八,实在是不走不行了,电话不断,两人天天要跑好几趟小卖部。走的时候,大家都忍住了不哭,小妹还哄骗着孩子们说道:“妈妈去上海给遥控器修好,修好了就回来,回来就有电视看了。”
虽说孩子们都知道这是幌子,但当爸爸妈妈都走的时候,老五王灵灵还是被几个姐姐嫌弃了一段时间,心里明知道不是,但嘴上仍是倔强的说着:“都是你,要不然爸爸妈妈不用这么早走的。”才活到第六个年头的王灵灵哪懂那么多,只是一听到爸爸妈妈就会哭,哭了就要哄,渐渐的也就没人提了。不过也好在潘晓妹他们前脚没走两天,后脚老四就好奇的按着电视上的按键,误打误撞的将电视弄开了。
那几天,姐姐们要么忙、要么伤心,老小王灵灵更是拿块泥巴就能哄半天的主儿,就老四王春桃不大不小的,闲的发慌,就想看电视。也不知怎么的,端把小椅子垫在脚下,七按八按的就弄开了,再按按发现还能换台、调声音,等几个大的回过头发现的时候,两个小的已经看电视看呆了。自此之后,王老四就在家里电视简单维修、找信号这块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那边,潘晓妹到了上海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打算修遥控器,她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原来遥控器坏了可以在机子上调,也知道换一个遥控器要38块钱。但为了孩子们能方便的看电视,小妹付了这笔巨款,将买好的遥控器寄回了家,同时第一时间将她知道的在电视上就能调台的方法打电话告诉了孩子,也由此知道了老四的这项技能。
从那年开始,农村里开始剩下的大多都是些老弱妇孺了,像王江河这样的还在老家谋生的人越来越少,他们都是些被老人或者幼儿困住又有能力在农村干些活儿养活自家的人。男人外出务工,女人在家打理家务带孩子、做农活、伺候老人成了那个时候农村的常态。留在家里的大人要么老,要么忙,日子久了,孩子们都野的不像话。这种情况下,男孩子还好,老人妇女都喜欢、都护着,可女孩就惨了,特别是无依无靠,家里还没个撑腰的那些,尽被些孩子们欺负。
刚开始那些孩子还只是抱着逗逗她们的想法,可是慢慢的,后来发现,原来欺负她们不会被家里人责骂,甚至那些女孩还反过来会被批评。村里的大人们总是说他们男孩子淘就淘点了,皮一点好,聪明;那些明明被欺负的女孩子反而会被安上野丫头、不懂规矩、不安分守己等等、等等的罪名,甚至那些刚踏入初中,什么都不懂,但又开始长开了的女孩子被欺负的狠了,还会被安上狐媚子的称号。久而久之,农村的女孩子想要生存,想要不被欺负就更难了,要么你就乖乖的按照那些破规矩“老老实实”的活着,要么就像王家那些女孩们一样“泼辣”的活着。
为了不受欺负,为了自保,小小年纪的姐妹几个就不得不养成万事靠自己的性子,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张扬五爪的活着。每次和那些男孩子打架都拿出拼命的架势,渐渐的,三个大的才成功的唬住了村里的那帮男孩子。那个时候,好就好在那些开始发育了的大孩子们是不屑于和小孩子们计较的,他们自成一派;那些差不多大的孩子就算请来了家长护短,那些家长也很会快败在了姐妹几个的嘴皮子下面,就算她们想要拿出撒手锏,在几个孩子面前撒泼打诨,村里的那些明事理的老人这时候也是不会答应的。王家的几个姐妹仗着人多势众,既团结又护短,还没事看电视学些“武功招式”,很快就将村里的那些毛小子打服了,在村子里站稳了脚跟。可小孩子们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何况还是些男孩子,上面几个大的惹不起,不知怎么就把注意打到了两个小的的身上,大的又护着小的,所以总归两边都是摩擦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