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钢铁是怎么练成的(1 / 2)

红房已经再次扩建,三院也各自多建了一栋楼,旁边还建起国家博物馆,在莫城区中心地带,国家图书馆也在筹建之中。

在从浙江撤军之前,华夏军遵从国君的指示,发起“文化征集”行动,不仅将抄家所得的书籍,以及文物字画,悉数运回东秦。

还斥资向缙绅们认购藏书和文物,若是有遗世孤本,只要愿意拿出来交流,立马就能得到特制海引文书一张,享受半年的贸易免税。

加上灭亡琉球,也获得其王室百余年的典藏,瞬间就让文物典籍充盈了起来。

颜政精心选出五十余本,让明裔读书人进行白话文注释,加上标点符号,最后再交付华夏印刷局进行刊印出版。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割不断的纽带,这项工作也将永不止步。

今后不单要收集藏书,更会重点收集金石字画,为中华文明留下更丰厚的一笔财产。

对于儒家经义,颜政的态度也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要抛弃其消极因素,又要保留和发扬其积极因素。

此举也让不少明裔读书人,甚为欣慰,觉得君上好歹还是承认了一些儒家经典。

“君上,这些便是我们整理后的书单。”年假刚过,萧二林就喜滋滋的拿着一份书单过来。

书单上是第二批挑出来的藏书,全部都是与科举有关的经书,甚至还有大部分的科举密卷!

在浙东抄家时,抄了好几家大缙绅,从他们的藏书楼中,就找到了这些与科举有关的书籍和资料。

从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的会试录,以及进士们的范文,可谓是应有尽有。更有江西、浙江、南直隶各个书院的会试录,以及会试八股范文,密密麻麻堆了好几堆。

大概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教辅资料,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豪门大族对科举的把控,也已经越来越厉害。

贫寒学子想弄到这些资料,简直就是难于登天。

颜政接过翻阅一会,发觉已经按照年份和省份,将这些范文归类。

他点头道:“此事你做的不错!”

萧二林拱手说:“都是分内之事,只是君上要这些文章,莫非……是想在东秦,行这科举之事?”

说罢,他就两眼放光的望着颜政,他们这些明裔读书人,可是过年都没回家,就为了把这些科举文章给归类完。

他们也暗戳戳的开始看四书五经,觉得君上一定会搞科举!

嗯,他们猜对了一半,颜政是要搞公务员考试,可考的却不是四书五经,而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还有一篇策论,策论都是有格式的,只是还没有发出通知。

“别老想着科举,你现在的职务,不比明国的翰林院编修低!”

萧二林一怔说:“君上……不打算行科举之事?不是说……要选拔人才吗?”

颜政看傻子一般望着二林说:“难道选拔人才,就一定只能靠科举?”

“不是!”萧二林愣了,用手拍打着书单说:“那君上为何……让我们整理这些东西?”

“赚钱啊!”颜政拿着书单说:“这上头可全是科举资料,明国读书人有多少?这么大的市场,不狠狠的捞一笔,怎么对得起华夏印刷局?”

萧二林傻了,看着手里的书单,眼底藏不住的落寞。

颜政觉得好笑,这些明裔读书人对于科举,正如苍蝇对于臭鱼一般,闻到一点腥臭就嗡嗡叫。

他打趣道:“萧先生,若真施行科举,您也不一定考得过人家不是?”

萧二林苦笑了一下,低头道:“君上说的是,哎……是我等痴心妄想了。”

“也不算痴心妄想,我本意是进行公务员考试,类似科举,只是不考四书五经。”

“那考什么?”

“物理、化学、商贾之学、工匠之学,试问萧先生,是安生当个编撰,还是再重新去学这些?”

萧二林满脸苦涩,点头道:“在下明白了,今后就好生当个编辑,替君上分析儒家理论。”

“嗯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你考了大半辈子科举,怎能糊涂到希望东秦也行科举呢?”

颜政挥手道:“退下吧!把整理好的文稿送去华夏印刷局,这些文稿都归于一书,就叫《科考真相》。”

萧二林哭丧着脸退下,他忘记了这个国君唯利是图的性子,否则定不会积极于此事。

他不知道的是,此事除了能赚钱以外,也能让在读书人之中,提升东秦的形象和影响力。

试问一个贫寒学子,由于东秦的缘故,才能买得起、看得起这些科举资料,其中举之后,是不是对东秦存有好感?

所以即便不赚钱,这件事情也值得去做。

……

只是此番整理书籍,也让颜政看到了大明文学上存在的缺陷。

也可以说眼下世界各地的文学,都存有很大的缺陷。

大明此时的,大多都是讲一个个的故事,或者写一段演义。

完全没有明末那些奇书的深刻,在反应时代背景上,在写实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