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直起身子说:“若是进剿一个黥夷,便要如此大动干戈,只怕是国库有些吃不消!前年蒙古小王子攻灭亦思马因,去岁便是再度叩关!九边糜烂至此,难不成大明的东南,又要多一个九边?”
“李阁老这是何意思?”刘大夏语中带刺道:“难不成就任由黥人做大?”
“刘大人误会了!”李东阳望着弘治皇帝说:“在下的意思,是东秦之患,需得拿个缓缓图之的方略,既然黥人能西取琉球,北攻双屿,就说明其势在这几年乃是勐起!可蛮夷便是蛮夷,其能一时暴起,终究所求的,不过是开关互市!”
“大明大可封赏,再赐他个港口贸易即可!只要争取些时间,让东南整顿军备,几年后或许黥人便已势微,届时我们再雷霆一击,方为稳妥上策!贸然用兵,若是黥人真肆虐江浙,那大明赋税重地,必然生灵涂炭!”
“届时东南重赋之地败坏了,饷银一出问题,九边一动荡!怕是蒙古小王子便是大举南侵,试问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又该如何自处?”
刘大夏不由一笑,叹息说:“看来阁老是真不懂黥事啊!”
“老夫确实不懂,黥人所依仗的不过是舟船,与倭寇何异?不过是更强一些的倭寇罢了!我方轻率应对,反倒是中了下策!”
刘大夏说道:“阁老或许不知,黥人在东秦岛上,兴农耕、置百工,其能造铁锅、盔甲、兵刃,其火炮之犀利,同样远胜大明!下官亲自监督彷制,即便我大明工匠再怎么费力,也无法做到如黥人火器一般!可即便是彷制的火器,也已经远胜于我大明的火器!”
“除此之外,黥人还兴商贾,造出的东西更是已经卖遍大明!其岛上,处处皆是匪夷所思之物,据王珩王大人阐述,黥人善用水火之力,处处可见煤火黑烟!黥兵更是悍勇精装,行列森严!其岛上之官,皆称干部!分设许多部门,专职理事!”
“其民更是归附,闻黥王便如闻父母,见黥王则感激落泪!试问阁老,如此之东秦,还不是心腹大患吗?”刘大夏的语气勐的激昂起来。
李东阳毕竟是老成持重之人,他低头思索一会后说:“黥人长于舟船,即便是心腹大患,离了这舟船之力,怕也得打折扣!可蒙古人长于骑射,只要十万控弦之士叩关,动摇的可是国本?大同镇离北京城,可也就几天的功夫!”
“所以于黥人,能和则和!等整军备战,东南沿海早有准备,黥人即便是来袭,亦是难以站稳脚跟!若是轻率用兵,黥人长于舟船,随时可远遁,届时东南半壁疏于准备,黥人定能剽掠如风!”
此言刘大夏不好反驳,真要是一战不胜黥人,他们长于舟船,怕是真要劫掠如风。
李东阳之策,看中的就是一个抚字,以抚换取时间,让东南半壁多些时间整顿,假若有个两三年,最起码能清查卫所,补齐兵额。
只是两三年?刘大夏自认为黥人,到时候一定更加势大,怕是到时候大明也难以奈何。
可黥人势大?北边的鞑子就不势大?
刘大夏拱手道:“陛下,对于东秦,若不奋力一击打疼他,怕是他们会得寸进尺!臣以为,即便是摊派饷银,也要尽早打这一仗,否则几年之后,黥人兵船更多,大明又该如何自处?”
“摊派断然不可!”李东阳和刘健齐齐发声。
弘治皇帝也有些头疼,北鞑南黥的局面,不说他,也就朱元章时期有些类似。
从重要性来看,京师肯定是更加重要,蒙古人的威胁也是更大。
可黥人不打上一场,任由其盘踞双屿岛,亦是不妥。
“谢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弘治皇帝突然问。
谢迁拱手道:“陛下,打仗打的不过是钱粮!而天下钱粮多在江南半壁,依臣之见,黥人这几年突然暴起,定是有所长处,其能攻琉球、取双屿,足见其兵势亦盛!剿抚之间不可轻易下结论,当剿抚并用。”
“其一,可遣使安抚黥人。其既然让孟大人带话回来,愿意商谈,即是说黥人也不想再动刀兵,只想弄个港口互市贸易!我们可以一边谈,一边做准备!再伺机谋求战机,只要抓住战机,便是雷霆一击,驱逐双屿岛上的黥人!”
“其二,整顿沿海卫所、抽调各地驻军,增加浙江沿海的守军!至于开拔的饷银,可找沿海商贾认捐!黥人占据双屿岛,于他们也是威胁不是!”
弘治皇帝想了想,谢迁的提议正是中庸了前两位大人的做法,听上去倒像是可行。而且沿海商贾,多同黥人贸易,让其认捐的话,他们也只得哑巴吃黄连,多多少少表示一二。
“谢大人所言,老夫觉得可行!”李东阳开口了,这本就是两难的局面,剿抚并用以待时机的意思,也不是不用兵,而是不轻率用兵,抓准时机还是可以便宜行事,对付黥人正好。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说:“也只好如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