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灭贼雪耻(2 / 2)

他想起杨嗣昌,心中就一阵阵光火。</p>

可是他也知道,朝中现在这些大臣,皇帝最信任的还是杨嗣昌。</p>

崇祯皇帝登基以来,对国内流寇和关外建虏一直战守难定,左右摇摆。一直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致使局面越发崩坏。</p>

而杨嗣昌一针见血的指出,后金虽强,如疾在肩臂,流寇虽常被官军所败,却是病在腹心。因此他提出一个清晰的战略:攘外必先安内。</p>

这是第一次,有人给崇祯指明一个方向,大明朝有了清晰的战略先后顺序。也是唯一的一次,让崇祯看到胜利的曙光。</p>

紧接着,杨嗣昌在国内针对流寇布置“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规划,在崇祯十年十一年的的确确让流寇得以消停下来。李自成被迫流亡,张献忠被迫招安,不少流寇头目纷纷投降朝廷就是明证。</p>

一时间,这个战略接近于成功。这也是崇祯真正信任杨嗣昌的根本原因,他至少能让他看到这问题有解。</p>

但是这个战略有个致命之失误,就是明朝没有外患尚可,随着崇祯十一年建虏的入塞,崇祯抽调各路剿匪大军进京护卫京师,这个战略就破局了。</p>

想到这里,方以智心中越发感觉有话要说,他要用今天之题目批判杨嗣昌的方略,代之以李亭的三部曲方略。他的主题就是安内必先攘外。</p>

“欲安内者,必先攘外也……”他开篇这样写道。</p>

他将剿灭流寇比喻成池塘捉鱼,将池塘外堤坝固牢靠,然后放一池水,捉一池鱼。他将建虏比喻成池塘外的水,如果堤坝没打牢靠,外面的水随时放进来,那鱼会捉拿不尽,甚至会越来越多。</p>

心中有了思路,手就停不下来,洋洋洒洒一篇文章跃然纸上。到正午时分,明媚的春光照射进大殿。</p>

方以智的文章才写完,自己连看了三遍,心中有些激动,他自以为已经相当不错。</p>

他抬眼看一下崇祯皇帝,心里有些忐忑。会试他的成绩并不算好,顶多也就是二甲末尾的水平,如今能否逆袭,就看能否合皇帝之心意。</p>

暮时,随着暮钟响,薛国观道:“封卷。”</p>

一个个宦官进来,一个个收卷,放置在托盘内,然后离去。</p>

很快,这些卷子,将会放在皇帝的案头。</p>

行礼之后,贡生们被宦官引导出宫,殿试终于结束,是状元,是进士,还是同进士,就等着发榜了。</p>

考试完,方以智回到自己的客栈,一面不停的去监狱看望父亲,一面焦急的等候着消息。</p>

崇祯也下达口谕,明日内阁大学士薛国观等人入宫,陪同阅卷。</p>

……</p>

同时,一道江南来的报捷奏折同时抵达内阁。虽是报捷,却是巡抚的寻常奏折,不过内容却是说,去年江南千余商贾去吕宋贩卖生丝被困南洋之地,江南巡抚张国维为救大明之民,特招募义士李亭前去营救。</p>

如今,人员已经营救回来,特向朝廷报捷……</p>

(https://www.yqwxw.cc/html/118/118144/434745458.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