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弓兵职责(1 / 2)

李亭知道的虽多,可是要是按这个时代读书人那种考较方式:对对联啊,做诗啊,文字游戏之类,自己绝无可能胜利。</p>

可是要自己把握主动,那就不一样了。</p>

他接受的语文历史教育,都是教一些常识类的东西。古代经典类的东西,也有点涉猎,比如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经典诗歌之类。</p>

这些东西,跟古代读书人比起来,其实相距甚远。如果古代读书人看到他们所学的东西,非得称呼“杂耍”不可。</p>

看起来什么都学了,其实什么都不会,你说不懂,我还懂点。当然懂的那些,还是教育系统灌输进来的。</p>

古代也好,现代也好,考试都是学习的指挥棒。</p>

古代的史论考试大致是这样的:“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以此为题,让你作文一篇谈论历史。</p>

这就要对历史充分的了解,才能下笔有言。可是后世的教育系统,他是将古典的一些知识抽出来作为知识灌输给你。</p>

比如说,他会告诉你,经典书籍里有哪些内容,哪些知识点,你不用看经典书籍,只是记住这些知识点就够了。</p>

可是这样的东西,也是大家总结出来的。若不了解情况,肯定把说这些知识的当做大家。</p>

“《史记》一书,有多少篇本纪,有多少篇世家,又有多少列传呢?”</p>

这些东西,李亭可是背过的,这是他做学生时被这样教育的。</p>

他可以肯定,古人,哪怕是熟读《史记》,也难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后世人对《史记》有个初步的了解而学。</p>

果然,这个叫鹏程的当场就愣在那里。他心里甚至有些震撼:这个小子,真是不寻常,看书竟能到这般细的程度。</p>

披着红斗篷的中年人眼中一凛,自言自语道:“果然不简单!”</p>

鹏程还没说话,这个中年人躬身抱拳施礼道:“先生大才,今日叶重华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p>

叶重华,李亭好像在那里听说过,一时想不起来,此刻也不多问,只是抱拳还礼道:“在下李亭。”</p>

“李亭,这是我侄子叶鹏程。”</p>

李亭点点头,算是认识他们叔侄两人。</p>

叶鹏程却还不依不饶地追问李亭道:“请问李先生,那个《史记》你说多少篇本纪,多少篇世家,又有多少列传呢?”</p>

他心里想着:这种东西,史记里面,司马迁自述里面说过,可是谁能过目不忘般,将这毫无意义的东西给记住。</p>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p>

李亭的回答,脱口而出。很明显,他对此极度捻熟。</p>

叶鹏程这才心服口服,心中暗叹:果然是高人。这些支微末节的都能记得如此清楚,那书本跟不必该多么熟悉。</p>

他这才躬身施礼道:“李先生,叶鹏程不知天高地厚,实在冒犯了。”</p>

叶重华见叶鹏程终于服软,点点头教训道:“鹏程,现在知道人外有人了吧,以后还是要多读书啊。”</p>

“是!是!”叶鹏程赶紧谦恭的答应。</p>

叶重华原来想着李亭已经很不得了,刚才显示对史记的熟悉,更是让他震撼,心中暗道:没想到,竟遇到一个大家。</p>

眼看着叶重华都变的尊敬,后面的那两个衙役,更是有些诧异,幸亏刚才没有和这个李亭冲突,要不然,可怎么收手啊?</p>

……</p>

“先生,可有功名在身?”叶重华开口问道。</p>

意思是他可曾参加科举,有没有考中过秀才举人之类。</p>

李亭一笑道:“未曾考过。”</p>

“今日可是出外游学?”</p>

“不是,我是去常社去做弓兵。”</p>

“是啊,李先生,你为何要去做弓兵?”</p>

李亭也不隐瞒,实话实说,将自己的情况简单讲了一遍。</p>

李亭讲完,叶重华产长一声叹息道:“李先生大才,不参加科举实在遗憾。”</p>

李亭笑道:“国家多事之秋,投笔从戎,未尝没有好的出路。”</p>

“好!”叶重华赞许道,“多事之秋,正是男儿立功之际。你这样的年轻人,投身军旅,同样也会有好前程。”</p>

这时,一个差役好像劝叶重华,说是时间紧张什么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