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蛇和老鼠(1 / 2)

观火 齐云久枝 2068 字 8个月前

地宫里面的镇寺之宝已经不翼而飞,赵子蒙可不想招惹那些蛇,也没有必要招惹它们。</p>

为慎重起见,赵子蒙和项代沫走到莲花座的右前方和左前方,用照明灯照了照石刻高台和莲花座后面。</p>

那里除了几条盘曲在地上,不停游动、缠绕的蛇之外,赵子蒙发现莲花座的后面的墙角处有一个拳头大小的老鼠洞。</p>

里面隐约传来“叽叽嗦嗦”老鼠的叫声。</p>

难怪这地宫里有蛇,这里暗无天日,阴暗潮湿,而且饭食充足,真可谓是蛇的极***。</p>

赵子蒙心有不甘:“代沫,再看看莲花座上有没有东西。”</p>

项代沫又前进一步,将照明灯的光柱对准了盘曲游走在莲花坐上的蟒蛇。</p>

蟒蛇昂起三角形的脑袋,收拢身体,同时迅速游动。</p>

不一会,又吐出长长的信子,发出“丝丝”“吱吱”警戒的声音。</p>

蛇似乎被强光所扰,动了怒,做出随时要攻击的姿态。</p>

“代沫,别乱动,小心被咬。”一边的赵子蒙提醒道。</p>

项代沫再不敢轻举妄动。</p>

人蛇僵持了一分钟左右的样子,一粗一细两条蛇突然扭头游弋下了莲花座。</p>

一眨眼的功夫,那几条蛇悻悻地隐身到石刻高台和莲花座后面的阴影里去了。</p>

赵子蒙赶忙上前两步,走到莲花座跟前。</p>

在莲花座里面,除了一个圆形的凹陷坑和缠绕在莲花座边缘上的白色蛇蜕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有。</p>

很明显,莲花座正中的这个圆形凹陷坑是用来摆放金佛的。</p>

凹陷坑的直径在四十公分左右,深五公分左右。</p>

那么金佛的底座的尺寸也应该在四十公分左右。</p>

根据有限的佛教知识,赵子蒙判断,站在——或者坐在莲花座上的多半是一尊观音佛。</p>

这尊观音佛肯定是传说中那首无题诗中提到的金佛。</p>

根据高台、莲花座的大小和高度可知,半人高的金佛的传闻是可信的。</p>

除了顶部几个盘口大的窟窿,这间密室是完全封闭的。</p>

看来井壁上的这个暗门是地宫唯一的进出口,而这条暗道是进出密室唯一通道!</p>

这个入口设计的巧夺天工,很隐秘,很巧妙!</p>

暗道里面设了三道石门,地宫里面还养了这么多的蟒蛇,可以说是万无一失。</p>

可见,“佛光千秋在”并不是一句空话。</p>

千年的蛇肯定是没有的,但蛇会繁衍后代——而且只会越繁衍越多。</p>

况且,大殿里面的香案上有菩萨享用不尽的供奉,老鼠偷吃贡果,蛇又有肥美的老鼠肉享用,这设计地宫的人真是聪明绝顶啊!</p>

不难想象,地宫顶部那些窟窿应该是通向释迦牟尼佛身下高台的。</p>

建造者在建造地宫的时候,就想好要将金佛永远封存在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p>

至于为什么还要在井壁上建这样一个暗门,并在灵谷塔上刻一首无题诗,三个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p>

“赵队,洞口的高度和宽度可能是根据金佛的高度和宽度决定的。如果入口太小,而金佛有比较大的话,金佛就只能永远呆在地宫里面。”令狐云飞道。</p>

“副队,你的意思是建造地宫的人既希望地宫和金佛成为永久的秘密,又想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将地宫里面的金佛拿走。”项代沫道。</p>

“云飞说的很有道理,把入口藏在井壁上,就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葛正根和柳阿宝发现井壁上的洞口恐怕也是一种巧合。如果我们能看到金佛,就一定能猜出设计者设计暗道和出入口的真正目的了。”赵子蒙道。</p>

“看来关于冷月寺的传闻是真实的。”令狐云飞道。</p>

“地宫确实有,莲花座也有,唯一不见了莲花座上的金佛。”项代沫道。</p>

三个人分析金佛失盗的大致过程应该是这样的:</p>

葛正根和柳阿宝在掏井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井壁上的暗门。</p>

他们进入暗道,打开三道石门,进入地宫,看到了莲花座上的金佛。</p>

两个人心生贪念,将金佛弄出地宫,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p>

然后炮制出一封家书,试图脚底抹油,一走了之。</p>

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p>

两个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在寺院之中,有人早就盯上了他们。</p>

在他们即将带着金佛离开冷月寺的时候,将他们杀害了。</p>

令狐云飞又拍了十几张照片之后,三个人原路返回出了地宫,走出暗道。从水井里出来了。</p>

当周家良看到项代沫手中的钢钎的时候,让王彪到禅房里面拿来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钢钎。</p>

这个钢钎是用来撬石头(扁头部分)和取铁钉的(尾部——钢钎的尾部弯钩部分有一个分叉,这个分叉部分就是用来取铁钉的。)</p>

葛正根和柳阿宝曾经将井沿周围的地砖重铺了一遍。</p>

撬地砖是需要钢钎的,除此以外,掏井的时候好像是不需要钢钎的。</p>

此时,萧长松、封一鸣和成秋水的尸检已经结束。</p>

尸检报告如下:</p>

身高,174公分;</p>

年龄,24——26岁;</p>

死亡时间,15年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