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喜忧(1)(1 / 2)

京师,紫禁城中。</p>

天启皇帝又在乾清宫前摆弄起那些木匠活了。</p>

董宣武在川黔的战事进行得不错,捷报频传,摧枯拉朽般的平定了川黔之乱,献贼酋于阙前,而且四川、贵州的改土归流也搞得有声有色,两省不停上折子,要求朝廷尽快派遣官员到改土归流地区填补空缺,这着实让木匠皇帝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p>

更让天启皇帝高兴的是,四川石砫土司、石砫宣抚使秦良玉竟然上奏折自请取消石砫地区的土司制度,要求改土归流,融入到朝廷的体制中来。这种事,开朝以来,不,应该是从古至今是从未有过的。</p>

当然,天启皇帝很清楚,秦良玉之所以会这么做,之所以能排除万难能这么做,与董宣武的劝说与协助是分不开的。这从各方面传回的情报,和秦良玉所上奏章的文字中,都能得到验证。</p>

正因为如此,天启皇帝才会对董宣武更信任了几分,对随后递上来董宣武要求扩编和从京城五行卫抽调人手的奏折放宽了几分。</p>

不过是扩编一千余人,不是个大数目,抽调千余人人去填补五行卫的空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天启皇帝随手就准了。</p>

京城的那五营五行卫,青木营、烈火营、锐金营、寒冰营和厚土营,完全是按照董宣武原本五行卫的样子复制而来,包括五行卫的直属各部队,也是如此。当初天启皇帝建立这五营新兵之时,就是打算在适当时机,将五行卫一分为二,成立两支部队,相互制衡。</p>

现在,正好借着这个借口,将董宣武安置在这五营中的老人一齐抽调出来,送往贵州。这样,朝廷就能真正完全掌握这五营骁勇。实际上,朝廷已经掌握了这五营新兵中的三个营。</p>

朝廷之所以这么久都没有将这五营拆分出来,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银子。</p>

这五营留在五行卫的体制内,那么所有费用将由富得流油的五行卫承担。一旦撤了出来,就没有理由五行卫让五行营继续负担这五营新兵的种种费用了。</p>

五行营新练出的兵马的确好使,战斗力强大,但唯一的问题是,太耗银子。这五营新兵,光是每月的饷银,就是两三万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三十万两,这还不算犒赏、平日的伙食、各种军械损耗、还有种种训练费用。否则一年下来至少也要六七十万两银子。</p>

六七十万两银子,不是朝廷拿不出来,现在辽事已平,川黔之乱也已经平定,朝廷富裕了不少,内库也因为董宣武的存在丰裕了不少,挤一挤,六七十万两银子还是拿得出来的。</p>

但是,这笔银子一旦真的拿出来了,按照大明现在官场的习气,又有多少能真正落到那五营新兵的头上?</p>

这些姑且不论,给了这七千新兵这一大笔银子,地方上不说,单单说京城周围的三大营,有多少存在于纸面上的人马,单单优待这五个新兵营,群狼环伺,僧多粥少,别的兵马能干吗?</p>

五行营战功赫赫,如果给五行卫,没几个人能说、敢说,可是如果这五营新兵独立出来形成新卫,新卫没有半点战功,跳出来的人绝不会少。</p>

朝廷又上哪里弄那么银子去应付那些虚无的老爷兵。更不要说还有那辽东十几万的边军。</p>

既然如此,还不如继续让五行卫继续为朝廷养着这五营新兵。</p>

斟酌再三,天启皇帝和朝廷一直不愿真正动手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至少现在看来,董宣武虽然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盘,但对大明、对朝廷还是忠心耿耿、忠勇可嘉,没有什么威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