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险恶的莫过于人心,这一次算是给董宣武一个沉重的教训,对人心的险恶,有了一个更直接的认识。</p>
“董将军,三桂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希望你能活着回到北京。如果你真能活着回去,三桂不会食言,会去五行营董将军麾下做一名小兵,顺便见识一下,五行营究竟是怎样如何训练出如此强悍的战士。”</p>
董宣武完全没有料到吴三桂会对他说出这番话,现在的吴三桂显然还不是后来的那个卖国卖民的大汉奸,他的身上,还流淌着火热的鲜血。</p>
吴三桂的话暗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袁崇焕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董宣武。作为宁前兵备佥事,孙承宗给了他很大的权力,可以节制关外的诸军。这意味着,袁崇焕很可能会继续用围剿反贼的名义,派出兵马围剿董宣武。</p>
杀了董宣武,什么话都可以由他说,没有人会为一名死去的武将说话,抱委屈叫不平。</p>
相反,如果让董宣武活着回到了关内,袁崇焕他就危险,要打赢这场官司,袁崇焕胜算极微。袁崇焕明白这个道理,吴三桂也明白这个道理。</p>
董宣武必须离开,去了宁远,无疑是羊入虎口,城门一关,再想逃出来就难了。</p>
“吴兄,很多人董某不可能带走,袁贼恐怕也不会放过他们。董某想托付给吴兄,不知吴兄能否接受?”冲着吴三桂说的这段话,董宣武对吴三桂的好感增加了不少。</p>
董宣武话中的“很多人”指的是那些被他救回的百姓,还有那些重伤员。这些百姓中,很多人在下午的战斗中都支持了他,但毕竟还有一些老弱妇孺,想全部带走,会大大拖累董宣武的行军速度。很可能逃不出辽东。但留下他们,心狠手辣的袁崇焕未必会放过他们。杀了他们,辽东的荒野中只会多一批孤魂野鬼,不会有人在乎,留着他们,却很可能留下极大的麻烦。</p>
吴三桂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董宣武心中也没有底,但是如今这情况,除了求他,又还能求谁?而且吴三桂有这个能力保护这批百姓,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吴襄,他的舅舅祖大寿。</p>
要对付吴三桂,袁崇焕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吴襄和祖大寿。吴家是从外地调来,在关宁的根基也许还算不上深,但祖家世代都在辽地为将,关系深入到关辽的方方面面,可谓是根基深厚。失去了祖家的支持,袁崇焕很难在关外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p>
“慈不掌兵,董将军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吴三桂叹了口气,说道,“这又是何苦?左右不过是为了三十来个卫兵!”</p>
“世上的事情,往往并非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董宣武摇摇头,痛定思痛,董宣武根本不相信袁崇焕会因为三十多名卫兵与他翻脸,刀枪相见,行此险招。袁崇焕尽管未必有什么见识,但无论如何心胸也不至于狭窄到这个地步,其中必有其他的原因。</p>
吴三桂没有接董宣武的话,沉思了片刻,说道:“三桂只能答应将军,如果将军平安回到关内,你留下来的人,安全不会有问题。否则……”话说到这里,吴三桂没有继续说下去。</p>
他的意思很明白:董宣武如果回到了关内,那么,这场官司董宣武胜出的可能性远胜于袁崇焕,那么,吴三桂冒着得罪袁崇焕的风险帮董宣武这个忙是值得的,可算是人情投资,日后或许会有更大的回报。但如果董宣武回不去了,那这个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到时候,向那些百姓举起屠刀的很可能不是袁崇焕,而是他吴三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