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三年。</p>
1646年,六月二十五日。</p>
建奴骑兵攻破浙江东阳城。</p>
大批骑兵进入一座宅子,来到大厅。</p>
一名身穿大明官服的五旬男子,端坐堂中。</p>
这男子早已死去多时,却面色如生,威严犹存。</p>
建奴大军进入江南以来,杀的血流成河。</p>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p>
这些建奴骑兵,哪一个不是杀人如麻,早就泯灭了人性。</p>
可见到这已经死去的大明官员。</p>
这些恶魔竟然纷纷跪地叩头,有的甚至放声痛哭。</p>
东阳城也没有如同扬州、嘉定、金华等地那样,惨遭屠城之灾。</p>
那是因为,这大明官员叫……张国维!</p>
张国维,天启元年的进士。</p>
最初任广东番禺县知县,由于政绩卓著,勤政爱民,当地百姓为他建生祠。</p>
按照原有的历史,张国维于崇祯七年担任应天巡抚。</p>
当时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做大,纵横中原,建奴也日益强大,大明王朝风雨飘摇。</p>
为稳定以南京为中心的大后方,保证漕运畅通与军需物资供应,崇祯任命张国维为十府巡抚。</p>
张国维临危受命,驻节苏州。</p>
他主政六年,大兴水利,粮食丰收,江南百姓生活安定。</p>
当时山东遭受大旱灾,民不聊生。</p>
张国维身在江南,却以解救饥民为己任。</p>
他将苏州大米经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山东济宁,低价卖给当地百姓,抑制粮价。</p>
他还在山东,广开粥厂,救活百姓达百万人之巨。</p>
张国维还是一位水利专家。</p>
他撰写的《吴中水利全书》,约70万字,是历史上篇幅最大的水利学巨著。</p>
大明亡国后,张国维率兵坚守钱塘江南岸,前后达一年之久。</p>
建奴大军逼近东阳,张国维知道大势已去,救国无望,为使东阳免遭屠城之灾,决心以死殉国。</p>
张国维召来东阳吴县令,将自己的想法道出。</p>
怕天气炎热,尸体腐烂后难以辨认,到时候会有谣言说自己带兵潜逃他乡,导致建奴迁怒东阳百姓,大肆屠城。</p>
因此把县令招来,特意请他来看着自己死。</p>
吴县令听后掩面痛哭。</p>
接着又对仆人说:“我死后,将我的遗体坐在中堂,等到清兵见到我的遗体后,方可入殓。”</p>
随后,张国维将官服穿戴整齐,从容投入府内水塘气绝而亡。</p>
家人将他的遗体搬来,坐在中堂太师椅上。</p>
不久,建奴骑兵到达。</p>
这些建奴骑兵,多数是山东济宁人。</p>
当年张国维曾经在济宁的施粥,救活无数人。</p>
这些杀人如麻的建奴骑兵,见到救命恩人遗体,竟然良心发现,下跪礼拜。</p>
“云逍子,见过张抚台。”</p>
云逍将衣袍整理一番,然后郑重地向张国维行揖礼。</p>
张国维慌忙还礼,“云真人切莫多礼,折煞本官了!”</p>
云逍仔细打量张国维,心中感慨不已。</p>
眼前这位,不仅是能臣、忠臣,并且是真正心怀百姓的好官。</p>
张国维见云逍的神色有异,诧异地问道:“云真人以前见过本官?”</p>
“不曾见过。”</p>
云逍淡然一笑,将情绪掩饰。</p>
以前的确不曾见过你。</p>
却游览过后人为你而建的张公祠。</p>
曾为你的事迹而怆然泪下,更是受你的风骨义气感召。</p>
也曾拜读你的绝笔《负国》。</p>
‘艰难百战戴吾君,壁垒东南气厉云。</p>
死去仍为朱氏鬼,精灵常傍孝陵坟。’</p>
不是你负国家,而是大明负你啊!</p>
幸好,这一世有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