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求订(2 / 2)

杰克·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在原地球被虫团奉为偶像。同样的作品,虽然是在不同的时空,但影响最深的终究还是同样的一群人。</p>

在某些人的眼中“垮掉的一代”的凯鲁亚克们是颓废糜烂的,他们酗酒、纵欲,离经叛道,挑战传统价值观。</p>

而在年轻人眼里,凯鲁亚克成了精神领袖一般的存在,《在路上》被奉为《圣经》,让无数颗年轻、迷茫的心找到了指引。只有年轻人,能懂得彼此。</p>

他们真是“垮掉的”吗?他们只是不想接受现实强塞给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是要走出门去、走到世界上去,找寻能够支撑自己的信仰。但是“大人们”听不进去这些,他们只看的到年轻人“不务正业”的样子。</p>

这些“不务正业”的凯鲁亚克,不正是传统价值观下的“大人们”对摇滚人的固有印象么?</p>

与其说是固有印象,不如说摇滚人身上一直都有凯鲁亚克的影子。</p>

他们反叛平庸,他们对抗孤寂,他们躁动不安,他们内心滚烫。他们与圆融的世界格格不入,他们执拗地与生活死磕,试图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p>

而这一句“再见克鲁亚克!”是挥别么?</p>

张霆认为不是的,他觉得边浪这就是一句反讽,如果真的是彻底挥别,那就不会有今天这首歌了。</p>

边浪复读机一般的唱着:“再见杰克,再见我的凯鲁亚克……”</p>

酒吧里那些听懂的乐手们,一个个都跟着在怒吼!</p>

对,是在怒吼!</p>

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怒吼才能表达此时他们心中那强烈的共鸣。</p>

他们有人想起的或许是杰克·凯鲁亚克说得那句:“我要再和生活死磕几年。要么我就毁灭,要么我就注定铸就辉煌。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p>

或是忆起书中那句:“我们非去不可,在到达之前,永不停止。”</p>

老谭手中的酒杯倾斜向下的,任由酒液滴落在阁楼的木地板上。《在路上》这本书他很清楚的记得是自己在麦田买的,后来又买了一本新的送给边浪。</p>

两人大概从那以后就再没就这个问题有过任何一丁点的交流,但是他现在好像明白了点边浪那前几年的孤傲究竟为何。</p>

为的大概就是从此以后的美丽绽放吧!</p>

否则以他老谭这样整天的醉生梦死,迎来送往,就算在生命之水的坛子里泡一辈子,他觉得他也写不出这首《再见杰克》!</p>

董佑边没看过这书,也不知道凯鲁亚克是何许人也,但是从现场这些乐手的状态来判断,一定是摇滚人们的一个集体记忆,而且看样子还是很了不得的那种。</p>

看着老谭撒了一地的酒,董佑边好心提醒了一句,然后好奇的问了一句:“老谭,这杰克凯鲁亚克是什么人?”</p>

老谭没有直接给她回答,而是在边浪那复读机式的演唱下,指了指舞台上挂着的那块条幅道:“就是写出那句话的人!”</p>

董佑边跟着看过去然后跟着念了出来:“O ever youthful,O ever weeping……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p>

而陷入复读机模式的边浪,一边唱着,思绪又回到了原地球的记忆中。</p>

他记得新裤子某一年,乐队状态不佳,中年危机袭来,家庭琐事让音乐灵感飘忽难寻。</p>

彭磊有一次刚有灵感,开始弹奏的时候,女儿把效果器拔下来,脑袋砸了一大口子,他慌忙赶着把女儿送去医院,那稍纵即逝的灵感就消失在了去医院路上的焦躁中。</p>

庞宽的老婆把他收集的几百盘音乐磁带全都给扔了,只为了给孩子的婴儿床腾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当时的情况特别糟糕。</p>

可最后的结果他们忘记摇滚乐吗?倒下了吗?堕落吗?随风而去吗?</p>

不!他们都没有倒下,也没有离开,《生活因你而火热》这首歌就是在那个状态下写出来的。</p>

当唱完最后一句:“再见杰克,再见我的凯鲁亚克……”之后,边浪直接用手掌按住琴弦,不再让其振动发声。</p>

在所有人短暂的沉默和等待中,边浪对着话筒说道:“忘了杰克吧,不管是我们摇滚人,还是我们普通的80、90、00后,都曾被看作是垮掉的一代。但是当我们长大,成为了今天社会的中坚力量,就没人再这么给我们头上扣帽子了!</p>

所以,我们都只会长大,不会变老,在路上的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