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主任的一句话,让在坐的老师和管理人员打开了话匣子。</p>
“现在青年艺术家,出名都很早。姜哲的潜力很大。”</p>
“有些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市场就像滑滑梯,刚进入时,自己用力滑,滑下去了就不再受自己掌控。</p>
不过,姜哲倒是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好。”</p>
“那里的市场,比咱们这里更成熟。”</p>
有位年轻老师对旁边的同事说道:“市场再好,不代表对我们友好。</p>
我的一位同学也去了米国,现在留在那儿了。前些时候通电话,我跟他说了姜哲的事儿。他也知道咱们的这个学生。</p>
我这位同学的情况,可没那么乐观。说起来,他在纽约生活还是主要靠父母支持。</p>
他告诉我,在纽约像他这样的华国艺术家很多,大家都努力挣扎着存活。大部分人毕业后第一件事是搬家,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华人艺术家想在纽约混出头很难,而且作品被定性为华人艺术后往往很难突。</p>
现在来看,姜哲都算是另类了。”</p>
也有老师说道:“这里面的情况,其实很复杂。有大集团帮他运作,才有可能成功。”</p>
看到大家似乎有一直讨论下去的架势系主任急忙摆了摆手。</p>
“好了,好了,这些话,咱们私下里再谈,还有件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滨海的文联等几个部门想在新年办一些文化活动,这也算是常规的活动。咱们学校也要参与。</p>
美协提出,想让姜哲办再办一次个人展览,咱们学校也有这个想法。学校的意思,让姜哲先办一次个展,算是为一系列活动开头。</p>
大家觉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p>
其他老师自然不会有反对意见。</p>
系主任看向秦教授和几位老师:“你们油画专业,这次打头炮。接下来,还要筹备参加全国美展。</p>
姜哲几次参展,虽然年轻,但也有经验了。我建议参展创作的指导组,找他多交流意见。”</p>
“既然您都这么开明,我们把他也拉过来。”几位老师纷纷表态。</p>
中午时间,秦教授找到姜哲,把学校的意见向他表述。</p>
姜哲表示,自己虽然也要准备参加美展和各项展览的作品,但只要学校需要,还是愿意出一份力。</p>
秦教授笑着说道:“当着我的面,你就不用说客套话了。学校的意思是,你参加过几次大展,有经验。把经验向大家传授一下。很多老师在做指导的时候,也可以有的放矢。”</p>
“明白。”</p>
姜哲把个人展览的事情交给汪真的画廊和学校去筹备,自己负责整理出一些作品。</p>
他一共整理出了四十几幅作品,有正稿,也有部分练习稿。</p>
在米国办展的作品要么卖掉,要么捐赠了。现在轮到在国内办展览,就用数量,显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p>
接下来,他用全部精力准备新作品</p>
他没有忘掉近期的目标,参加全国美展和国外的大展,也就是说他要准备两幅满意的作品。</p>
在出国之前,表现船厂工作的作品刚刚开始,他很快找到状态,继续创作。</p>
把全部精力用在创作上,就会忘了时间的变化。不知不觉,这张作品顺利的完成。</p>
可惜,系统给这套组画的评价是精品。</p>
没能达到传世作品的级别,姜哲有些失望。</p>
看着眼前的组画。</p>
他自己找问题。</p>
在这幅画上花的精力很多,无论是技法,美感还是气氛渲染,都已经尽最大可能地去创作。不知道,是不是用力过猛的原因。</p>
因为系统没有给出详细的评价,他只能找人帮自己看画。</p>
无论是几位老师还是在滨海的一些朋友来,看了这幅作品之后,都对这幅画赞不绝口。</p>
姜哲几乎没听到什么有用的意见,只好把精力放在了第二幅作品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