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寂的修为,在少林玄字辈高僧中只是逊色玄慈一头,所以他自然能看得出,慕容复右手所受伤势是并非被毒所造成。
玄寂道:“以老僧之见,慕容公子的右手伤势是由于一种极为霸道的武功疑似吸取了右手生机所致,只是老僧孤陋寡闻,从未见识如此霸道武功!”
慕容复叹道:“玄寂大师,你说的不错,此人在江湖上寂寂无名,但却是我平生所遇强敌最为棘手的一人!”
玄寂闻言,双手合十叹道:“江湖之大,卧虎藏龙!”
话说道此处,玄寂自然不难猜出慕容复的来意,只是少林七十二绝技名震天下,但在各派眼中,更令人看重的是少林寺医术。
正所谓久病成医,少林寺又传承千年,一心钻研武功,因此自然医术一途涉猎最深。
其中无论是内外伤势,都极少难得住少林寺。
但今日慕容复的伤势,玄寂大师却是从未见过,因此一时间倒是不敢给出承诺。
慕容复道:“实不相瞒,今日我前来贵寺,实则是为了两件事而来!”
玄寂道:“慕容公子还请直言!”
慕容复道:“其一我想借阅贵寺镇寺之宝‘易筋经’一观,相传此物乃是贵寺达摩祖师所留,内含无穷奥妙!”
听到此处,玄寂大师眼露异色。
须知这“易筋经”之名,他自然是心知肚明。
原来这“易筋经”实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
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
要“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无所得,于是众僧以为此经并无灵效,所以原著中当日被阿朱偷盗了去,寺中众高僧虽然恚怒,却也不当一件大事。
听到慕容复居然要借“易筋经”一观,玄寂大师不由眉头微皱,便要开口解释。
不过不等他开口,便听慕容复继续道:“其二,便是还请大师出面,替我引荐贵寺一位前辈!”
“前辈?”
听到此处,玄寂大师不由眼露意外。
“我听师门长辈说,贵寺藏经阁有位前辈隐姓埋名,其人武功见识之高,堪称当世第一人,所以晚辈斗胆想请大师引荐!”
明白玄寂心中的不解,慕容复旋即缓缓解释道。
慕容复所提的人,自然是天龙之世,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那位在藏经阁中隐姓埋名的扫地僧。
无论是所谓天龙四绝,还是逍遥三老,什么“南慕容”与“北乔峰”,在原著之中都比不上这位无名扫地僧人的风范。
原著之中,他曾一人单手提起萧远山与慕容博二人飞奔,就连乔峰也追不上。
而且他还硬抗乔峰一掌,也不过是只是吐血受伤而已,随后还若无其事为萧远山、慕容博二人运气推拿,将他们二人从假死中救活。
如此修为,纵观天龙之世,几乎无人可与其相比。
若无慕容这个变数,向上细数百年,或许唯有慕容家的先祖慕容龙城,大理段家的先祖段思平,逍遥派的祖师逍遥子等人可以比拟。
“慕容公子,此话当真?”
听到此处,玄寂大师不由神色凝重。
须知藏经阁乃少林寺重中之重,素来是少林寺中最为戒备森严的地方,如今却从慕容复口中得知,藏经阁有位不知名的前辈……
况且他身为少林玄字辈的高僧,在寺内待了近一个甲子,却从未听说本寺中还有其他前期的消息。
一时之间,自然不免警惕起来。
……
少林寺,藏经阁内。
在玄寂大师的带领下,慕容复再次踏进了藏经阁内。
上次他踏进藏经阁,还是在射雕之中的少林寺中。
“慕容公子,还请明示!”
玄寂大师看着空荡荡的藏经阁,突然双手合十。
若非有玄慈师兄之事提前证明过慕容复的人品,玄寂大师免不了要以为慕容复对他们少林寺的藏经阁有了想法。
“后进之辈,慕容复今日前来造访前辈,还请前辈现身!”
看出玄寂大师眼中的怀疑,慕容复并不着急,只是微抬手道。
在这其中慕容复自然用上传音的手段,旁人听起来只觉寻常,甚至传不到藏经阁外,可一旦修为达到一定境界,方圆一里内的便可听到。
良久后,忽听得长窗外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阿弥陀佛!老衲不过寂寂无名之辈,慕容公子何必不辞辛苦前来!”
玄寂一听,不免大吃了一惊,怎地窗外有人他居然并不知觉?
而且听此人的说话口气,似乎在窗外已久……
不同于玄寂眼中的吃惊,慕容复神色淡然,只是微微躬身道:“还请前辈现身!”
很快就见场外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小,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
玄寂大师主动开口道:“敢问老师父在藏经阁内已待了多少年?”
那老僧慢慢抬起头来,说道:“方丈问我待在这里……有……有多久了?”
两个人一起凝视着他,只见他眼光茫然,全无精神,但说话声音正便是适才回答慕容复的口音。
玄寂大师道:“不错,敢问老师父已在藏经阁内待了多少年?”
那老僧屈指计算,过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脸上现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记不清楚了,不知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当初本寺玄澄大师最初来看经之时,我……我已来了十多年,距今大概过去了四十多年了。”
“玄澄师兄?四十多年?”
听到此处,玄寂大师脸色微微一变。
玄澄大师的武功修为乃是本寺二百年来武功第一,但由于修炼武功过于勤奋,积累的戾气没有及时疏通,导致走火入魔,一夜之间功力散尽。此后不再习武,潜心佛学,成为一代高僧。
而且这件事乃是本寺隐秘,除去他们这些玄字辈外,也唯有一些晚辈弟子知晓,但今日却被眼前的无名老僧一语道破。
况且正如他所言一般,当初玄澄师兄第一次踏进了藏经阁时,他不过年过三旬,而距已过去四十余年,这一切都被眼前无名老僧所言逐一验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