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朱长夜看破一切!吕氏和周家!(2 / 2)

由于上次老大献计蓉城太过惊艳,已经初步展现帝家智慧。

所以朱允炆回来把这事告诉吕氏后,吕氏当机立断,眼下老大势大,他们要夹起尾巴做人。

这段时间,他们母子俩很是安分。

就连老大回来东宫,他们都是避着走走的。

是真正做到了,夹起尾巴做人。

这一日。

朱允炆如同往常般要去上课,却被吕氏叫住了。

“娘,怎么了?”

朱允炆困惑。

吕氏看着他,笑道:“儿啊,好事!站老大背后的那家天云观,要栽跟头了!”

朱允炆瞬间来了兴趣:“怎么说?”

吕氏笑道:“他们要买盐山,那种没用的山,听你堂弟说,天云观要花一百两买,还是起步价!”

朱允炆闻言,还当是什么呢,结果就这种小事?

他兴趣缺缺。

吕氏看在眼里,孩子怎么想的她这个当娘的还能不知道吗?

“儿啊,切莫好高骛远。”

“在老大真正登上那皇位之前,至少还有二十年时间,咱们与他的斗争,是长期!而长期中他不断吃小亏,聚沙成塔,到最后是可以成为大亏!”

朱允许眼眸明亮。

吕氏看在眼里,抱着他脑袋,温柔道:“好了,你也切莫多想,好好读书研究宋史才是你的主要,至于其他的….娘都会帮你处理。”

“你啊你,只需心无旁骛读书即可。”

.

…….….….….….

下午时分。

朱长夜还在看道观里弟子制盐。

制盐的材料都在。

有天云观弟子,把刚购买的铁锅架在柴火上,然后锅内倒入水。

随后便将盐矿石放在硕大的铁锅内,铁锅下高温火烧。

锅冒着白腾腾热气。

井矿盐含有很多化学物质,正如人们认知的那样,单单经过高温解析后,依旧会还有有毒的化学物质。

一般制盐,都需要高温蒸发和解析,从而成为粗盐。

但矿盐中,这样仍就不能直接食用,还需要一道最为重要的化学工艺,需要掺杂着卤水去蒸发,从而制取精盐。

卤水,这里也有很多。

朱长夜看着天云观弟子们,不断蒸馏和解析细盐。

看到现在整个下午,约莫十斤的细盐便已经被他们制出。

按照现在市场细盐的价格,一斤盐巴三分五厘。

十斤也就是三两五分。

这些钱,自然不够。

但这只是开始,而且还是试验阶段,现在是试验成功之后,就会加快速度。

朱长夜拿起又一份新盐看着,点点头,很是满意:“不错,已经第六次成功。”

“你们,这下是真的会了,我也不在此多多逗留,往后一切全由你们张易十师兄安排。”

朱长夜笑了一声。

随后和兴奋中的天云观弟子们,一一道别。

而等他正准备回去时,张易十面色凝重走了过来。

“天师,那十二座盐山的主人家找着了,也同意卖给咱们,只是….价格要一百五十两。”

张易十快速说道。

一百五十两,比起之前的一百两,足足多了二分之一。

一座山多五十两,那么十二座山就是六百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钱够吗?”

朱长夜没有询问细节,只是开口钱够没。

张易十摇头:“不够,远远不够。”

正说着,那买家周骥也走了过来:“道长,你们意下如何啊?”

朱长夜笑道:“还在讨论。”

张易十则看向周德兴:“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他总觉得,自己对周骥有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不像是第一次见面。

刚才也问了。

可对方却始终坚持,两人是第一次见面。

事实上,两人哪里是第一次见面啊?

上一次见面,就在天云观。

周骥亲自带着传国金印,交到了张易十手中。

可那段历史是属于黑历史,他不愿提起,也不愿想起。

而对张易十来说,他一天要见的人太多了,所以自然而然的,也就忘记了只有一面之缘的周骥。

“没有没有,道长,咱们真是第一次见!”

周骥再次坚持着笑道。

张易十眯着眼道:“那兴许是我想错了。”

而此刻。

朱长夜也在打量周骥,看了一眼,便若有所思起来。

另一边。

其实周骥并不想来这儿的,因为这会见到了朱长夜,他总觉得在朱长夜那双眼眸里,自己什么秘密都被看穿了一样。

所以他很不想来这里,可是来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这里有朱长夜。

要早知道,周骥是万万不会过来的。

“道长,如何啊?一百五十两一座盐山,买吗?”

“少点。”

“哎呀不能少了,这可是我祖传基业,若不是手头紧,我都不想卖给你们。”

“少点吧。”

有天云观弟子还想着讨价一下,但朱长夜却直接道:“可以,一百五十两一座山,明日交接。”

“这位买主,你意下如何?”

周骥闻言,乐呵呵道:“好,好极!”

达到了目的,周骥和他们又寒暄几句,便找了个借口火速离开了。

而朱长夜也没有多留,当即吩咐天云观弟子,把刚刚制作好的盐,拿出去贩卖。

明初的盐业承元制,百姓是没办法私下贩卖食盐。

想贩卖食盐,需要从官府取得盐引。

大多数人不会考虑做终端销售,他们没这个启动资金去在应天府租赁铺子,更没有钱,去问朝廷购置盐引,以及从盐商手中购买原盐。

但做不了终端销售,并不意味着不能做食盐生意。

现在朝廷对食盐施行两种政策,一种是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开中法”。

另一种是民制商收商卖的“纲法”。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完全可以走另外一条路,完全可以自己提炼食盐,然后将食盐贩卖给官府或者商人!

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而朱长夜,也打算走这一条路。

他有朱雄英这个关系,更是朱元璋亲爹,弄个盐引挺简单的。

但弄了盐引,谁来卖?

只能是天云观弟子了,自家弟子卖盐的事传出去,天下间如何看待龙虎山?

虽然朱长夜不在意那些虚名,但他身在掌教这个位置上,加上老天师对他有恩情,所以有时候就得为龙虎山的名声考虑。

自家天云观弟子是不能去卖盐的,那么剩下的,就是把盐卖给官府和有盐引的商人。

商人,之前的蓉城之祸朱长夜看在眼里,自然不会卖给他们。

所以朱长夜打算,让人把盐卖给官府。

而由于观里没钱,再加上明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差的时间紧急。

所以朱长夜一来是让天云观弟子们记住制盐,另一方面则是找人….借钱。

他让朱柏带话回去皇宫,就说需要两千两白银。

如今大明国库收了一些商税起来,虽然富裕了,但整体还是偏穷,很多部门都找朱元璋要金银,但朱元璋大多都给否决了。

可在听到自己老爹要两千两白银,朱元璋二话不说,直接给批了过去。

并且还让锦衣卫使毛骧,亲自护送这两千两白银。

一个时辰后。

装有两千两白银的马车,抵达天云观。

毛骧和天云观弟子交谈后,就把这些金银留下,自己则带人回去皇宫。

而这笔钱的到来,也让朱长夜稍微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

也有天云观弟子,按着朱长夜的吩咐,用马车带足足五十斤食盐,往转运盐使司而去。

在转运盐司前他停下了,找了一个有商籍的外门弟子,让他把盐运过去。

大明对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分的很是明确。

你士大夫就该干士大夫的事,农就干干农的事,商人也只能干商人的事,分工明确,不得逾越。

也正因此,若是这位没商籍的天云观弟子进去,那么不出一刻钟,他不仅盐没卖出去,还要被官府给抓了。

只因他没商籍,却干着商人的事情。

该抓!也必须抓!

所以。他让有商籍的外门弟子过去。

龙虎山外门弟子找到转运使的吏目,告诉他来意之后,转运使吏目检查了外门弟子的商籍,便道:“现在盐价三分七里,尽快拉来。”

短短几天,盐价又在上升,看得出来国朝对食盐的需求多么紧迫。

外门弟子点头,恭敬行了礼,然后便把牛车驶入转运司。

吏目验收食盐,看到这雪白无瑕精密细致的食盐,他忍不住倒吸口凉气。

“这是好盐?”

外门弟子点头。

那吏目更加震惊,用手舀了一点放在嘴巴里,像后世嗦粉的一样,随后双目猛地瞪大:“好盐!您稍等!”

吏目说完,便急急离去。

没多时,一个身穿绿袍的官吏走来,看到这洁白无瑕的盐巴,他也愣住了。

“小郎君,这盐巴不错,您哪儿来的?”

外门弟子笑笑,并没回答。

师兄师姐交代过他的,来这里要尽量隐瞒身份。

那官吏讪讪一笑:“本官唐突了,这样,你的这些盐巴,我转运司按照四分收,日后你若还有,可以直接送到转运使来。”

这是又高于市场将近五厘钱了,足看出转运司对朱怀这批盐巴的郑重。

外门弟子点头:“好!”

那绿袍官吏一喜,直接让吏目去过称,最后交给外门弟子二十两白银,并且走之前还不忘叮嘱外门弟子,下次可以继续卖给转运司。

这些盐巴,完全可以当做贡品送给皇宫,如此珍贵的细盐,他们当然不会拿到集市上贩卖。

等外门弟子走后,那绿袍官吏对手下道:“快,别愣着了,将这批细盐送去皇宫!”

.

….…….….….….

奉天殿。

入夜,快要入冬的夜晚实在难熬,现在已经夜半,朱元璋才将奏疏批阅完毕。

这些奏疏他真的是越处理越气,自从那天和朱标共同要查假账后,他又查出了好几个地方。

“好,好啊,都好的很,都不怕咱。”

“都是英雄!”

朱元璋望着那假账账簿,就仿佛是看到了那些贪官,给气笑了。

“皇爷爷。”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呼喊声。

朱元璋揉了揉有些发疼的眸子,面无表情的道:“进来吧。”

少顷。

朱允炆端着面,走了进来。

看着朱允炆,朱元璋说道:“允炆,怎么了?”

“皇爷爷,孙儿知道你操劳政务,给你送了一碗面过来,您趁热吃了。”

把面放在朱元璋面前,朱允炆继续笑道:“皇爷爷,您吃,也记得早些休息,孙儿先回了。”

朱元璋笑着点头:“好,咱孙儿懂事,这面咱喜欢,你回去后早些休息。”

朱允炆笑道:“好,皇爷爷,孙儿告退。”

朱允炆没停留太久,也没说太多余的话,因为他始终记得,娘出门前和他说过,除了孝顺的话,其他的话你不要说。

他一直谨记。

等朱允炆走后,朱元璋感叹:“这孩子….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哈哈哈!”

他笑了一声,然后把面拿起来,开始吃面。

最近这些天他时常就吃到朱允炆煮的面,一开始还挺难吃,但或许是煮着煮着习惯了,已经逐渐开始好吃起来。

他端着大碗宽面,狠狠嗦了一口。

嗯?

朱元璋脸色变了变。

这盐味儿不对呐!

朱元璋自小从农田里摸爬滚打,对百姓家的柴米油盐,比谁都要敏感。

这盐似乎少了很多杂质,吃起来口感更加顺滑!

“来人!”

朱元璋道:“这盐是怎么回事?”

“回皇爷,这是都转运盐使司从一名商人手里购置的新盐。”

说话的是朱元璋贴身太监,是陈洪。

本来老爷子是要最近把陈洪给调走,因为陈洪是朱允炆的人,而他的身边现在不需要朱允炆的人,只需要大孙的人。

但,贪官这事到来。

事情重大。

他给忙上忙下,负责照顾自己的太监若是用新的,自己还得教那新来的太监会来事儿。

得重新培养默契。

所以老爷子寻思着,等贪官这事结束,在把陈洪给调走。

此刻。

陈洪服侍朱元璋十年了,比谁都了解朱元璋的心思,此时他已经很自觉的将一小撮盐巴放在朱元璋的案牍前。

朱元璋用手捏了捏,然后放在嘴巴中,眼神渐渐涣散起来。

“好盐!”

“这冶盐工艺,让都转运盐使司给咱买回来!多少钱都行!”

“老奴遵旨!”

.

….….…….….….

翌日。

天云观。

集结众多弟子努力与赶工,他们又造了两百斤细盐,接着由那位有商籍的外门弟子,继续拉着牛车去了一趟都转运盐使司。

从转运司出来,外门弟子手里足足拎了近八十两白银。

只是他刚走。

一个身穿绯红的官吏便找到转运司都事,在他耳边耳语两句,转运司都事眼眶瞪大,不免多看了外门弟子的背影。

居然能被皇上亲自点名做生意,这小子真是个幸运儿!

他不敢耽搁,急忙带着吏目追赶外门弟子。

……

外门弟子来到槐花胡同附近,与张易十等人汇合,接着一同返回天云观。

只是,张易十刚转身,身后就传来一道声音。

“咦,这不是张易十张道长吗?”

周骥快速走来,笑道:“张道长,那批盐山,可还用的满意?”

他知道自家盐山是什么垃圾,别说制盐,就是连只蚊子飞进那里面,都得摇摇头,然后扭头就走。

真的是一堆垃圾山。

张易十笑道:“挺不错的,等会我们观主,就能结清你三千两金银。”

“好,好!”周骥笑容满面。

而心里却实无比乐呵。

就那些破盐山,挺满意?你就装吧!

也就在这时,转运使司的人匆忙赶了过来,走到外门弟子面前停下。

周骥不免有些好奇。

转运使的人,找这些天云观道士做什么?

他也凑了过去,认真地看着。

“李小郎君好。”

转运司的人行礼。

外门弟子姓李,朝他点点头:“敢问,有事吗?”

转运司都事张有秉也不客套,直接开门见山的道:“李小郎君,是这样的,我们转运司想买下你的盐山。”

既是官府,他们自手眼通天,外门弟子是通过什么方式制盐,他们早就打探清楚了。

但他是天云观的人,这倒是不知道,因为为了怕被认出来,所以张易十等人出来,也是穿着寻常百姓衣裳,隐藏身份。

此刻。

转运司的人这一开口,周骥顿时惊呆了。

他瞪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转运司的人疯了吗?那些破盐山,有什么可买的?

这会,

转运司的人,随时注意着外门弟子的表情变化。

他是大明的官,心眼自然通透。

见外门弟子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张都事便道:“李小郎君,本官有些直白,有话就直说了,一万两白银,我们想将您的盐山买下来。”

一万两,当然不止是买山,怕还要将冶盐的工艺一柄买下来,对方不说,外门弟子和张易十等人也不会点破。

一万两….白银?

周骥的表情顿时僵住,脸上那本准备看笑话的微笑,现在也一点点流失,他觉得自己脑袋有点发懵。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是听错了吗?还是转运司的人疯了?

霎时间,周骥突然觉得有一记重锤,狠狠的砸在了他的心口上。

那盐山….不是自己一百五十两卖给天云观的吗?

转运司的人一座山就收一万两,那岂不是十二座山,就得收十二万两?

我的天!

这是何等的天文数字!!

自己当初,呸….不是当初,就昨天,可是一座山一百五十两卖给天云观!

可转运司的人一万两收一座山,只差了一天,差价竟达到天价!

哪怕十二座山加起来也才卖了三千两给天云观,都不够人家一万两一座山的零头。

十二座山,更是….无法想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