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策略:由于顺治皇帝对汤若望的信任和喜爱,在民间也流行起了天主教,西方大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并获得了传教的自由。】</p>
【顺治与汤若望为中国和西方之间宗教的交流搭建了桥梁,也进一步打开了中国与西方互相了解的大门。】</p>
【据统计,到顺治十八年时,中国信奉天主教的人有十万以上。】</p>
……</p>
{然后上帝正统在广东是吧。}</p>
{最牛逼的一点就是,洪秀全是教皇承认的,并在宗教典籍里是有记录的。}</p>
{这老谣传播的是真广呀。}</p>
{洪秀全的那个时候,教皇不是被关在梵蒂冈上面吗?呆了好像有200多年吧?新教给他认证的吗?新教有教皇吗?}</p>
{新教没教皇,教皇也没被关。}</p>
{然后,笑点解析之这个谣言的改版改成了新教教皇!}</p>
{新教没有教皇,或者说不认教皇,天主教有教皇。}</p>
{理论上讲,天主教教徒是听命于教皇。}</p>
{实际上,洪秀全是从梁发的《劝世良言》中得到的启发,梁发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按立的第一位华人牧师。所以,洪秀全实际上是受新教影响大。}</p>
{后期,洪秀全还找过美国浸信会教士罗孝全去学习《圣经》,了解宗教仪式,还曾要求受洗。}</p>
{但是被罗孝全认为其对教义认识不全没给他施洗。结果洪秀全就自行施洗。}</p>
{而且,从洪秀全搞得那一套,可以看出和新教的教义差别很大。和天主教怎么样,没研究过,不知道。}</p>
{但是天主教认为教皇是世界上基督的代表,应该可以理解为上帝的代言人。}</p>
{所以,洪秀全说自己是“耶稣的兄弟”,必然会对教皇的权威性造成影响,教皇肯定不会认可的。这个认证谣言挺扯的。}</p>
……</p>
大秦。</p>
虽然看不懂,但嬴政可以硬分析!</p>
“寡人记得,汉明帝时佛教正式进入中原吧?”</p>
谁也不知道皇帝提这事做什么。</p>
“那儒家为什么不能也去入四方蛮夷呢?”</p>
刘邦现在有点猜不到嬴政想什么鬼东西了。</p>
太虚无缥缈捉摸不透了!</p>
嬴政则突发奇想。</p>
“所谓师出有名,愿意外迁的六国遗民可不是背井离乡,他们深受上天指引,为中原以外的蛮夷谋取教化余德!”</p>
“诗经曰:江流所致,皆为王土!”</p>
“上帝临汝,无贰尔心!”</p>
“那些都是皇天上帝允给六国的应许之地!”</p>
其余几人还在思考,刘邦已经开始动作了。</p>
“陛下英明神武!”</p>
“臣这就去办!”</p>
再其余几人震惊,嬴政欣慰的眼神中,刘邦一甩袖子就往外跑。</p>
而就在刘邦身影消失在白玉台上后,其余几人也反应过来了!</p>
法理!</p>
……</p>
【顺治改变祖辈不利于国家发展的满汉关系政策,也同时保留了祖辈利于国家发展的民族关系政策。】</p>
【努尔哈赤开始,大清的统治阶级对于蒙族和满族的关系就十分重视。】</p>
【而顺治也沿用了结盟联姻以及与蒙古上层贵族修好的做法。】</p>
【不仅巡幸蒙古各部,宴请王公贵族,赐予他们贵重礼物。】</p>
【而且鉴于蒙古各部与达赖喇嘛的关系密切,还在北京特地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了住所。】</p>
【当达赖喇嘛率众来京时,又赐予他们很多的贵重物品。】</p>
【同其他民族达到和平相处的目标。】</p>
【评价B级·得三分】</p>
……</p>
大唐·高祖时期</p>
“早晚还得打。”</p>
李渊往嘴里扔了颗榛子仁。</p>
“不过这小子倒有几分有为模样。”</p>
“就是这路数不太对。”</p>
李建成摸着圆滚滚的肚子,他可是喝了不少茶,打着嗝道:</p>
“异族入主中原都是这样的。”</p>
“最起码一开始都是这样的。”</p>
“也许后面会有魏孝文帝那样的人物吧。”</p>
“反正汉化是不可避免的。”</p>
“他们又没有文字,人数还少。</p>
“同化是一定的,无非早晚的事。”</p>
李世民则叹息道:</p>
“就怕他们好的不学,坏的学尽。”</p>
“明朝那个制度对皇权的加持实在是太大了。”</p>
李渊与李建成一时沉默了。</p>
集中皇权集中出这么个怪物,他们也没想到。</p>
前面历朝怎么也会有什么藩王啊,外戚啊,宦官权臣什么的来救一救。</p>
虽然权利被夺走一部分,但好歹也缓了一口气,中间也能兴盛兴盛。</p>
大明就太别扭了。</p>
以大明观大清,也好不到哪里去。</p>
李渊突然道:</p>
“崇祯还是应该跟女真和谈的。”</p>
……</p>
【民生经济:经过明末清初的长期动乱,社会经济遭到了异常严重的破坏。】</p>
【顺治年间,各省人民流亡,屋宇倾圮,田野荒芜,到处是一派残破景象。】</p>
【直隶南部,“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四顾郊原,社灶烟冷”】</p>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只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p>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减耗”】</p>
【陕西、甘肃一带,“寇乱数十年,民化青燐,田鞠茂草,盖无处不有荒田,无户不有绝丁”。】</p>
【山西“逃亡最多,而庐舍丘墟,田土荒废”】</p>
【江南、浙江屡经变乱,“男妇罹于杀掠,庐舍遭于焚毁”,“桑柘之木伐以为薪,养蚕之人与食俱竭,而丝与杼皆废矣”】</p>
【江西万历六年(1578)原额人民五百一十五万三千零五口,田土四十万一千一百五十一顷。】</p>
【到顺治十三年,“杀戮、逃亡人丁七十余万口,拋荒田土一十七万余顷”】</p>
【湖南、四川、两广地方,“弥望千里,绝无人烟”】</p>
【“成都、重庆、叙州、马湖各属人民,仅存十百”】</p>
……</p>
大汉。</p>
“唉……”</p>
刘邦这酒算是喝不下去了。</p>
“苦啊……”</p>
王朝末年,最苦的就是百姓了。</p>
吕雉则双目无神的盯着虚空一处。</p>
虽说早年间也是大户人家,但后面颠沛流离也见了不少累累白骨。</p>
她深知,寥寥几语根本不能尽述那些惨状的万分之一。</p>
不直面应对,终究是不深入心扉。</p>
“但望这清朝皇帝,不似元朝皇帝一般吧。”</p>
刘邦轻哼一声。</p>
“人丁地土乃财赋根本。”</p>
“无地则无民,无民则无赋。”</p>
“赋税是整个中枢的活源,没有足够的赋税,就不能维持一个政权的正常存在。”</p>
“所以哪怕是为了保证赋税收入,稳定统治秩序,清初皇帝也要采取种种措施,招集流民,开垦荒地。”</p>
“其他暂时不讲。”</p>
“百姓最少能有十年的好日子可过。”</p>
刘邦抿了抿嘴,又补了一句。</p>
“如果下一个皇帝不好大喜功,应该能五十年好日子可过”</p>
……</p>
【恢复经济,发展国家的稳定和强大除了取决于官吏的清廉和守法外,还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息息相关。】</p>
【顺治深知这一点,于是在整顿官吏的同时也开始恢复正式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秩序。】</p>
【顺治十年(1653)设立兴屯道厅,开始在北方推行屯田开荒,在南方的四川等地,对兵民的开荒采取鼓励政策。】</p>
【随后,又颁发了《督垦荒地劝惩则例》和《官员垦荒考成则例》等,来进一步鼓励垦荒。】</p>
【顺治十五年,垦荒地达到九万余顷,每年可为朝廷增加赋银四百零八万余两】</p>
【而在与民养息在土地政策上,顺治还禁止了多尔衮摄政时进行的圈地活动。】</p>
【让以土地为生的百姓得以生存、发展。】</p>
【评价B级·得三分】</p>
……</p>
大清·雍正时期</p>
“顺治爷……”</p>
雍正垂眉叹息道:</p>
“在外朝处理上不是一个平庸的君王。”</p>
“他接手的是一个面对内忧外患的清廷,留给汗阿玛的是一个相对统一的帝国。”</p>
“也许,众人只能记得睿亲王兄弟,但是睿亲王和顺治爷如果不能合作,清廷就要内斗而卒。”</p>
雍正抬头望天,又叹了口气:</p>
“清能代明,非一代一世之功,实三世耕耘经略之业。”</p>
“汗阿玛雄才伟略……”</p>
弘历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家阿玛,雍正说完半截话就开始闭嘴运气。</p>
过了好一会儿,又对弘历道:</p>
“朕德薄,但终究不负祖宗社稷。”</p>
“但望你念兹在兹,使我大清六代不出庸君昏君。”</p>
雍正想到了脑子里的聊天群,带着几分期盼之意道:</p>
“既如此,便能和秦国与西汉,相提并论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