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广宁之战付之一炬(1 / 2)

第641章 广宁之战·付之一炬</p>

大唐·玄宗时期</p>

李隆基捋了捋长须,目中精光一闪。</p>

“看来明朝地方巡抚的官比经略大啊!”</p>

李泌看了他一眼。</p>

你认真的?</p>

李隆基看着一脸肃穆的李泌,讪笑一声:</p>

“戏言尔……不过这在理论上讲,至少在辽东军事布置上,王化贞应该接受熊廷弼的领导,但看这样子……都不是阳奉阴违的事了啊。”</p>

李泌见李隆基态度恢复正常,也开口道:</p>

“熊廷弼此时背后站的是皇帝。”</p>

“王化贞的背后或许就是东林党了。”</p>

皇帝嘴角挂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p>

“既然如此,看来这辽东……平不了了。”</p>

不但平不了,这辽东之地以后还会成为专门处理异己的地方。</p>

不管皇帝愿意与否。</p>

……</p>

大明·崇祯时期</p>

乾清宫的暖阁里,一本本奏折散乱于地。</p>

一身白色常服,头发潦草的朱由检趴在地上翻着天启年间的各种奏疏。</p>

“是这个!就是这个!”</p>

他猛得举起一本奏疏,双眼布满血丝。</p>

“天启元年……”</p>

“内阁首席大学士叶向高……”</p>

“兵部尚书张鹤鸣……”</p>

“王化贞……东林党……都是东林党人!”</p>

“他们都在偏袒王化贞!他们都在偏袒!”</p>

一旁侍立的王承恩担忧的看着皇帝。</p>

“一群骗子!欺世盗名的骗子!”</p>

朱由检看着满地的奏折,恨得咬牙。</p>

……</p>

【熊廷弼一直是战略防守主义者,他强调要修防御,建城堡。】</p>

【他上一次来到辽东,就一直是坚持加强防守,然后等待时机。】</p>

【他跟天启皇帝说的规划也是在辽阳和广宁之间构造缓冲地带,建立预警系统,以逸待劳。】</p>

【王化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进攻主义者。】</p>

【他表示,只要他带领一支部队渡过辽河,八月十五中秋节以前就可以击败努尔哈赤。】</p>

【熊廷弼实在看不下去了,上书皇帝,请他约束王化贞慎重举止,至少不要让敌人笑话。】</p>

【王化贞听说后,愤怒如狂,立即上书皇上,说是愿请兵六万,一举荡平努尔哈赤小丑云云。】</p>

【就这样,辽东前线出现了大家“战不战,守不守,笑啼不敢,而凡事牵制多”的局面。】</p>

……</p>

{王化贞驻广宁,率领军队十三万,其中十二万多驻守在广宁前线,熊廷弼驻守在距离广宁五六百里的山海关,虽然熊廷弼名义上是战区最高统帅,但手下仅五千人,根本无法指挥有内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撑腰的王化贞。}</p>

{王化贞的战略,如果打得过后金军,肯定是正确的,但如果过去只是送死,那就是错误的。}</p>

{其实各种战略部署很难分出对错,最终都要接受事实的验证}</p>

{而事实就是,按照当时明军的实力,从萨尔浒一路败退下来,真的能进攻吗?他有这个力量吗?先输萨尔浒,又输辽沈,没这个能力知道吧。}</p>

{面对机动力,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强大的对手,防守是最佳的办法,强敌既然能以攻代守,那守方就可以以守代攻。}</p>

{其实熊廷弼的方法就是笨方法,这个方法特别费钱因为要不停的修堡垒和城池,越多越好越坚固越好同时还要练兵驻守,但是明朝现在“没钱”}</p>

{所以王化贞认为熊廷弼的防守战略行不通,辽东防守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因此他主张进攻,要越过辽河去收复辽东。}</p>

{这就放屁了,要不是袁应泰乱来,努尔哈赤也打不下辽沈啊。}</p>

{没有办法,战争就是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获得最后的胜利,其中也包括将军背后的交锋。}</p>

……</p>

大隋。</p>

杨坚看的啼笑皆非。</p>

“十则围之,没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岂能冒进?”</p>

“这自有辽事以来,从不曾看见堂堂正正的做过一件事情。”</p>

“这大明中枢是彻底烂透了。”</p>

独孤伽罗轻拍着怀里的孩童,小声道:</p>

“小皇帝的态度还是不够明确与强硬,这一点上不如嘉靖与万历。”</p>

杨坚缓缓吐出一口气,感叹着:</p>

“朱常洛那个皇位明显是白捡的,朱由校有没有经受完整的帝王术都两说。”</p>

“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有主见了。”</p>

“天下事哪能尽如人意。”</p>

“大明……”</p>

杨坚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p>

独孤伽罗也无话可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