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万历二十三蓟州兵变(1 / 2)

第626章 万历二十三·蓟州兵变</p>

天幕上。</p>

宽阔的校场之上,一群穿着短扎布衣的将士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着:</p>

“说先登赏银一万的是他们,说不割倭奴首级的也是他们。”</p>

“最后功劳给了他娘的北胡那帮人!他们是攻得了牡丹峰还是打得了芦门!净他娘的扯淡!”</p>

“这些事咱们不白扯了!当时四面围攻,也说不清谁先登!但是!一开始答应的赏银一定要拿回来!”</p>

“没错!奶奶的,二十一年正月开始算的饷银,到今年八月,这都欠一百多两了!今天必须给个说法!”</p>

“就是!出征前就说好……诶!你们看!来了!”</p>

“等等!你们看!是火炮!”</p>

自校场辕门处,一门门黝黑的火炮面对众兵将。</p>

而自火炮身后,一队队战骑奔涌而出!</p>

……</p>

【万历二十三年(1595)十月初九】</p>

【蓟州兵变,“南兵”一千三百余人被杀。】</p>

【当初,朝廷许诺“南兵”按募兵出国作战标准,在正常饷银之外给每名南兵”月支粮银一两五钱,行粮盐菜银一两五钱,衣鞋银三钱,犒赏银三钱,共三两六钱”】</p>

【当时,北方边军士兵的标准军饷一年是十八两银子,南兵由于多了这一系列的补助,一年的军饷达到了四十三两银子。】</p>

【在如此优厚的待遇激励下,“南兵”在朝鲜作战十分卖力,表现非常出色。】</p>

【但在实际执行中欠饷严重,特别是平壤大捷后,朝廷定杨元一部为先登首功劳,诸军不平,开始磨洋工。】</p>

【而碧蹄馆之战后,李如松部也不愿再战,宋应昌和朝鲜只能多依靠蓟镇副总兵吴惟忠所率防海南兵,南兵立功更大。】</p>

【明日议和后,诸军换防撤换,其中南兵返回蓟州。】</p>

【离家日久,拖欠粮饷,返回的蓟三协南营兵要求兑现双饷,因而出现躁动。】</p>

【总兵王保派军袭杀。】</p>

【《明神宗实录》中对这次屠杀有详细的记载。】</p>

【《实录》中说,王保命令讨薪的戚家军徒手进入演武场,听候处置。“南兵已唯唯听命”,还以为朝廷要给他们一个说法。】</p>

【谁知道,“及甫入校场,而王保挥兵乱斩,死者无数。”】</p>

【紧接着,王保又命令手下骑兵将剩余的戚家军分成若干小队,一个个点名,凡是点到名的“随点随斩”,演武场上一时人头滚滚,血流成河。】</p>

【这次屠杀遇害的人数,按《明史》的记载是“数百人”。】</p>

【据几个当事人的《孙月峰先生全集》和《滦东平叛记》,讲是“擒斩八十余人”“擒斩又四十余人”“首恶三十二人”】</p>

【《两朝平攘录》“千三百名保尽诱杀之”】</p>

【《朝鲜宣祖实录》“杀三千三百余口”】</p>

【具体的真实数据已不可考。】</p>

【唯一在各种史料中可确定的数据是,蓟州兵变后,遣散“南兵”两千人。】</p>

【随后,言官或弹劾或支持王保,后者在兵部尚书石星的支持下占据上风。】</p>

【最终,明朝兵部下令,处置南兵骚乱首领,余部押解原籍,王保等人以平叛有功受赏。】</p>

……</p>

{散了吧,作者纯粹明黑,《两朝平攘录》这种二手史料都引用。}</p>

{这些人根本不是戚家军,是后面后补招募的兵将。}</p>

{那军饷都不是给他们的,他们凭什么要军饷?这就是兵变谋反!}</p>

{明粉,神了!}</p>

{发动蓟州兵变的防海兵是驻防于蓟州的南兵,根据《明史·王保传》中“蓟三协南兵营,戚继光所募”的记载来看,这些防海兵其实就是戚家军。}</p>

{在第二次平壤之战中,戚家军一路猛冲猛打,第一个冲上了平壤城,立下了头功。朝鲜人在这次战役中亲眼看到“南兵不顾生死,一向直前”}</p>

{知道你们最恶心的地方是什么吗?}</p>

{你们根本不明白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被杀有多少,在乎的是讨饷被杀这事性质!}</p>

{难道就算证明被杀的不是戚家军,这事就不恶劣吗?}</p>

{其它军队讨饷被杀就是理所当然?}</p>

{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说了!只要出军就有月银多少!}</p>

{你们说话不算数!我就该在要钱的时候被砍死?!你们特么大脑穿刺了!}</p>

{额外提一句,吴惟忠部第二次援朝时兵力三千七百五十八人。}</p>

{这么详细是因为有交叉记载印证,因为大部分是刚招的新兵……为什么是新兵?这个就要问王保和孙礦了。}</p>

……</p>

大汉。</p>

窝在软榻上的刘邦阴沉着一张脸。</p>

“无论是百人、数百人、千三百人,还是三千三百余人。”</p>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p>

“在万历二十三年的这个冬天。”</p>

“在蓟州镇石门寨,明朝针对讨薪的将士进行了一次血腥屠杀。”</p>

吕雉嘴角带起一抹讥讽,贴近刘邦轻声道:</p>

“现在,你觉得我狠吗?”</p>

刘邦摇摇头。</p>

“你没有妇人之仁。”</p>

吕雉怔了一下。</p>

妇人之仁……</p>

项羽是妇人之仁,韩信也是妇人之仁。</p>

而她……没有妇人之仁。</p>

吕雉突然恍悟了。</p>

“原来你忌惮的不是吕氏。”</p>

“是我!”</p>

这话说出去谁信啊!</p>

……</p>

大唐。</p>

“只此一事,大明便废了半壁江山。”</p>

李世民直接给大明下了病危通知书。</p>

李承乾吓了一跳。</p>

“阿耶,此事何至于此?”</p>

李世民上下打量他一眼。</p>

看着李承乾浑身发毛后,缓缓道:</p>

“募兵,兵从何来?”</p>

李承乾自然回答道:</p>

“当然从民间百姓……”</p>

有时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但把叶子拿掉事情就很清晰明了。</p>

南兵将士来自南方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