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也是看不懂。</p>
“怎么好好的东西,总能搞成一地鸡毛呢?”</p>
曹操轻抿了一口酒水,摇头道:</p>
“这明朝从根子上就不对。”</p>
“朱元璋定下的东西太多,偏偏路子又窄。”</p>
“后人要在一条不能扩修的窄路里挪移翻腾避开陷阱。”</p>
“时不时还要为了避开陷阱而搭建些工具。”</p>
“这路可不就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p>
“明朝的问题,比宋朝都大啊。”</p>
孙权细嚼慢咽下一块烤肉,淡淡道:</p>
“宋朝是尊文抑武,但最起码还是有一个尊字的。”</p>
“所以宋朝士大夫的想法和作为虽有些不着实际,但依然有为君略效犬马之劳的想法。”</p>
“明朝则不同,一开始就没把文官当人看。”</p>
“土木之变,勋贵又被一网打尽。”</p>
“于谦、王越,无不说明皇帝的刻薄寡恩。”</p>
“坐左不尊,立右不敬。”</p>
“大明文武的心就不在大明上,能奈之何?”</p>
“坐中位的,永远是拉一帮打一帮。”</p>
“哪有自己与所有人对立的?”</p>
“大明皇帝才是真的孤家寡人。”</p>
刘备与曹操微微侧目。</p>
随后对视一眼。</p>
这人也不是一无是处。</p>
……</p>
【公元1491年,弘治四年,因为巴图孟克的入侵,边关需要更多的粮食,朝堂特批了一定额度的“开中”来给军队发粮,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粮食运过来卖给军队。】</p>
【这反映出开中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急须改革。】</p>
【因为开中法一直是户部管着的,改革措施也交由户部研究。】</p>
【户部尚书叶淇就提出一个改革建议:改“运粮开中”为“纳银开中”。】</p>
【也就是商人不用运粮食到边关了,改为直接交银子到户部,户部收到银子以后直接给商人盐引。】</p>
【然后再用这些银子来向边关运粮,这样商人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大大提高。】</p>
【这个建议得到了采纳,并很快付诸实行。】</p>
【一年之内,户部管理的国库收入增加了一百万两白银。】</p>
【当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食,真正的银子才两百万两。国库收入一下就增加了一百万两,可以说是暴增。】</p>
【也由此,朝廷每年增获白银数十万两。】</p>
【但是边镇商屯逐渐废弃,开中法趋于崩坏。】</p>
……</p>
大隋。</p>
杨坚眼角跳动。</p>
“你还暴增……”</p>
“你离暴死不远了……”</p>
开中法的本质是为了什么?</p>
运粮啊!</p>
你户部进账有毛用啊!?</p>
难道建立一个机构去发粮?</p>
那你不还是本末倒置吗?</p>
你不还是发银子让他们自己买吗?</p>
但十两银子发下去到边境以后。</p>
能有几文呢?</p>
独孤伽罗是大族出身,对一些事情她心知肚明。</p>
要解决商人不愿意参与开中的困境,方法很容易想出来。</p>
可以改变粮和盐引的兑换比例,比如以前运一石米到大同可以换一引盐,那么以后可以换一点五的引盐。</p>
或者是打击盐场贪腐,对不能如期交盐的盐场官员进行处罚。</p>
还可以禁止权贵从特殊渠道搞到盐引等。</p>
这些做法都是“对症下药”。</p>
但这些措施他都不提,偏偏提了一个只对商人有利而对边境粮食保障不利的改革建议。</p>
这是为什么?</p>
……</p>
{啥也不说,啥也不懂,我就是突然想做个科普。}</p>
{叶淇,江苏淮安人。淮安,大明最重要的食盐产地,盐商云集。}</p>
{徽商在两淮做盐业生意,叶家与徽商多有通婚关系,徽州盐商大部分都跟叶淇关系很好。}</p>
{两淮地区靠近食盐产地,但是远离边境。}</p>
{晋商,从山西运粮到边关成本很低。所以天下盐引大部分都归于晋商。}</p>
{纳银开中,是只要把钱交给户部的运司,拿到盐引,剩下的就是领盐和卖盐了,不用考虑距离边境的远近问题了。}</p>
{变法之后,徽商成为盐商的主力。}</p>
{与徽商广泛结为姻亲的叶家愈加兴旺发达。}</p>
……</p>
(本章完)</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