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明宗时期</p>
李嗣源看得直叹气。</p>
“距离仁宣之治才多少年啊。”</p>
“转眼间竟是一副土崩瓦解之势。”</p>
“朱祁镇真是祸国殃民之辈!”</p>
“担不得英字!”</p>
……</p>
后周·世宗时期</p>
郭荣再次感受到父辈的重要性。</p>
“助不上力不怕。”</p>
“就怕助不上力的同时还扯后人的后腿。”</p>
“那就真是,蠢尔小丑了。”</p>
……</p>
【成化八年(1472年),项忠平定荆襄的战争基本结束,朝廷腾出时间开始不断地给担任襄赞军务的王越施加压力。】</p>
【要求他把鞑靼部落彻底赶出河套地区。】</p>
【王越表示:赶鞑靼,可以,给兵。】</p>
【朝廷表示:赶鞑靼,加兵三万!】</p>
【王越表示:干不了,另请高明。】</p>
【因为他很了解明军边防废弛的情况,现有的八万兵力根本不足以清空河套的蒙古部落,起码也要十五万军队。】</p>
【但是朝廷议论的结果是,原来北边打建州女真和南边打荆襄的时候,河套边镇军队也就四五万。】</p>
【那鞑靼也没突破你们的防线,现在守军增加到八万了还不行?还想要十五万?】</p>
【你是要拥兵自重啊?于是弹劾的奏章也是一个接一个。】</p>
……</p>
大明·永乐时期</p>
朱棣指着天幕,气的浑身发抖。</p>
“你们说的那是人话吗?!”</p>
防守跟出击能同日而语吗!</p>
朱高炽则在一旁揣着袖子幽幽道:</p>
“荆襄、建州……国库这回是真没钱了。”</p>
……</p>
大明·成化时期</p>
朱见深弓腰塌背的坐在那里。</p>
“累啊……”</p>
……</p>
大明·弘治时期</p>
朱祐樘正襟危坐的看着天幕。</p>
他难,他父亲更难。</p>
……</p>
大明·正德时期</p>
朱厚照把玩着短鞭,默默的看着。</p>
当今之世能怪谁呢?</p>
爷爷已经尽力了,父亲也已经尽力。</p>
只能说英宗不动则已,一动!</p>
天塌地陷!</p>
……</p>
大明·嘉靖时期</p>
朱厚熜窝坐于太师椅内,双手扶着把手。</p>
“难,都难。”</p>
“只能勉为其难。”</p>
……</p>
【王越,河南浚县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p>
【在成化年间之前,这位文官就久历边事,长期在大同担任巡抚受过不少历练。</p>
】</p>
【在跟鞑靼交手的这些年里,他深切领教了对方在平原上的强大。】</p>
【所以在收复河套这件事上,他是个出名的反对派,一直主张采取守势,先把国门守好,积聚了实力后再反击。】</p>
【就为这个,多年以来,也没少挨骂。】</p>
【而这一次,朝廷更是论他畏战之罪,要把他下狱处死。】</p>
【但朱见深比较信任王越,把这些奏章都压了下来。】</p>
……</p>
大唐·高祖时期</p>
李渊摸着胡须。</p>
“朕怀疑这小子不是朱祁镇的种。”</p>
“他实在太有脑子,太正常了!”</p>
李建成吐着葡萄籽,嘟囔着:</p>
“老二也不像您的种。”</p>
“太有脑子也太能打了。”</p>
李渊横了他一眼。</p>
要不是朕理亏,你免不了一顿毒打!</p>
……</p>
大宋·英宗时期</p>
赵曙想到了范仲淹。</p>
“出将入相。”</p>
大宋之前的文官哪个不是允文允武。</p>
这等文武全才可越来越少见了。</p>
……</p>
大明·宣德时期</p>
朱瞻基又一次觉得朱祁镇不配。</p>
“你要不是他的儿子多好……”</p>
你若是朱祁钰的儿子,说不定也不会发生夺门之变……</p>
但也说不准早死的就是你了。</p>
“愁啊。”</p>
……</p>
【而对于河套战局,向来主张稳守的王越其实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实施自己的思路。】</p>
【除了加强防务,修缮城池,更着手打造一支精锐的骑兵。】</p>
【成化九年(1473年)九月。】</p>
【趁着鞑靼可汗满都鲁大举入侵河套之时,王越探听到了满都鲁把后方驻地设在红盐池附近。】</p>
【于是决定冒险绕过蒙古骑兵主力,突袭其大后方。】</p>
【他亲自带领四千六百精锐,加上许宁、周玉等人共计一万部队,昼夜兼程,两天两夜急行三百余里。】</p>
【探知敌营具体位置后,由许宁、周玉负责周边布防,王越亲自带领数千骑兵奇袭红盐池】</p>
【在距离驻地还有二十里的时候,鞑靼部发现了王越,一方面紧急派人告知满都鲁,一方面集结余部出战。】</p>
【王越轻骑突击,很快突破了对方防线,斩首三百五十余人,获驼马牛羊器械物资无数,把搬不走的各种物资如帐篷、房屋等一把火烧了个精光。】</p>
【满都鲁接到后方被袭击的消息,急忙率军撤退。】</p>
【刘聚等明军将领早就按照王越的安排在路上设下了埋伏,一路不断追赶伏击,又斩杀两百余人。】</p>
【满都鲁等返回红盐池的时候,发现妻子、畜产已荡尽,全军“相顾痛哭”,急红了眼想要报仇,开始追击王越。】</p>
【结果,满都鲁被王越带进了埋伏圈,大败。】</p>
【这一仗打得鞑靼军队心惊胆战,数年内不敢再进入河套地区。】</p>
【朱见深为表彰王越的功绩,专门设了一个“三边总制”的职位给王越,也就是甘肃、宁夏、延绥三大军事重镇的总指挥,各镇的总兵、巡抚都要听其节制。】</p>
……</p>
{满都鲁也是气晕了头,他也不想想,从红盐池派人送信再到他返回红盐池用了很长的时间,突袭部队难道不是应该早就跑远了吗?怎么可能一直在那等着他。}</p>
{不得不说,不愧是王阳明都崇拜,并且还能托梦的男人!}</p>
{以文官之身用军功封伯爵,大明历史上也没几个。}</p>
……</p>
大唐。</p>
李世民做疑惑状。</p>
“这很难吗?”</p>
李承乾同样疑惑。</p>
“这很值得夸耀吗?”</p>
“但不得不说,这位王越很有几分代国公的影子。”</p>
李世民点点头。</p>
“是个偷袭的好手。”</p>
……</p>
天幕上。</p>
身穿龙袍的朱见深端坐正位。</p>
正视前方。</p>
丹陛之下。</p>
百官分列左右,也俱都看向前方。</p>
众人目光所及之处。</p>
一名儒将率领着一众大明将士纵马驰骋。</p>
他们的前方。</p>
一名女性胡骑抱着一名小孩奔亡着。</p>
奇袭威宁海!</p>
……</p>
【成化十六年(1480年)】</p>
【鞑靼骑兵又来骚扰。因为一年前满都鲁去世,没有儿子,鞑靼部就拥立了新的大汗。】</p>
【五岁的巴图孟克。】</p>
【明朝一直很萌地把他称为“小王子”】</p>
……</p>
大明·正德时期</p>
朱厚照撇了撇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