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将领都很奇怪,那这个时候不是应该趁敌不备突然袭击吗?】</p>
【为什么还把投降的再放回去,这不是让敌人有了准备吗?】</p>
……</p>
天幕上,眼角带着几分深痕。</p>
穿着铠甲的朱棣,环视笑道:</p>
“一开始,咱们是不知道真定里的虚实,所以才要掩袭打他个出其不意。”</p>
“而如今,咱们知到了对面布防,就不用遮遮掩掩的了。”</p>
“恰恰相反,还要让他们知道咱们胜了!”</p>
“还是大胜!”</p>
“如此一来,是个正常人都会将兵力合并一处,一面守城,一面救援河间!”</p>
账内的众将一愣,随即恍然大悟。</p>
“是了!那长兴候善于守城!他把大军往真定里一塞,就咱们这点人……”</p>
“对对对!咱们知道自己要打他,他又不知道!谁家正常人会放着侧翼不管奔袭主力啊!”</p>
朱棣横了那人一眼。</p>
为首的张玉出声道:</p>
“但是王爷,对面大军合集……就咱们这点人……冲不过去啊。”</p>
朱棣摇摇头,点了点沙盘道:</p>
“就也是为什么要让他们知道雄县败了的原因了。”</p>
“合并聚众,以夺其气,兵法所谓‘先声后实’也。”</p>
“同时,张玉,你带着大军主力直奔真定。”</p>
“而我……”</p>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精芒。</p>
“我去给老人家加把火。”</p>
……</p>
{你先别先声后实了,不管身边的大军,直扑百里之外的主力?}</p>
{主打一个猜不透想法。}</p>
{你要能猜透,你就是他了!耿炳文只是比徐达等人差,但人家可不是弱鸡啊。}</p>
{这围剿和穿插的战术对比,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啊……}</p>
{艺术!那是艺术!}</p>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这样的。}</p>
……</p>
【公元1399年八月二十五日,燕师进抵真定。】</p>
【在距城东南二十里处,朱棣派人伪装至真定城外打探,得知耿炳文正令南岸之师北渡。】</p>
【大军集中于城西北,自城门连营直至西山,但城东南则未设营盘。】</p>
【朱棣亲率三名护卫骑士,悄悄摸至城东门,恰遇城中运粮车辆通过,于是突入车队,俘获两名军卒。】</p>
【再了解到更多有关城防的更为具体的情况后。】</p>
【果断从城东南向南迂回绕城而过,直扑西门外营盘。】</p>
【乘乱攻破两座营盘,守军大乱。】</p>
【“阵众披靡,自相蹂躏,死者无算,弃甲来降者三千余人”】</p>
【耿炳文此刻正在接待朝廷的使官,他送使官出城时,恰值燕军突至,急忙回奔入城。】</p>
【下令关闭城门,起索吊桥】</p>
【但吊索已被冲杀过来的燕军将士砍断,桥不能起,燕军攻抵城下。】</p>
……</p>
天幕上。</p>
一马槊横扫出去。</p>
余光瞥见一抹锦袍在城门口翻展。</p>
朱棣不假思索,张弓搭箭。</p>
“嘣”!</p>
随着一声劲响!</p>
那抹锦袍翻身落马。</p>
……</p>
【朱棣于乱阵中一箭射死耿炳文。】</p>
【朝廷北伐的左副将军驸马都尉李坚,见耿炳文身亡,便以北军迎阵。】</p>
【朱棣麾下张玉、谭渊、马云、朱能四将率燕军主力向北军发起进攻。】</p>
【双方混战到一起。】</p>
【燕军骑卒薛六,山东胶州人,悍勇无比】</p>
【见李坚挥军力战,便拍马挺槊而前,于乱军中将李坚刺于马下。】</p>
【北军失去主将,溃败入城。】</p>
【左副将军李坚、右副将军宁忠、左军都督顾成、都指挥刘遂等都为燕军俘获。】</p>
【明军残军撤入真定城。】</p>
【朱棣率军攻城三日不克,还师北平。】</p>
……</p>
{不对啊,耿炳文不是活着吗?}</p>
{《明实录》是这么说,但沐晟撰写的《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记》记载,耿炳文在洪武三十二年的真定之役中阵亡,建文帝遣人谕祭治丧。}</p>
{根据考据史料的就近原则,明显这个可信度直线飙升!}</p>
{什么《开国功臣录》《革除遗事》《罪惟录》都是明中后期出现的史料。}</p>
{历史文献,越到后来问题越严重,追求同构性的力量越来越大,异质性的、不一样的东西,就很容易被淘汰。}</p>
{而考古挖出的大量资料,让我们知道古代文字记录应该如何解释。}</p>
{而文字记录上的内容可以修正我们对于考古资料可能产生的误判和误解。}</p>
(本章完)</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