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p>
“有个这么厉害的爹!”</p>
“咱还真是对不起标儿啊!”</p>
老朱高兴坏了,这民生不轻松到手了?!</p>
看来徙民之策是对的?</p>
未来的我!好好展示一下咱是如何做的!</p>
咱好抄一抄!</p>
咱这都洪武六年了。</p>
时间紧迫啊!</p>
马皇后看着给脸就要的老朱一阵无言。</p>
太猖狂了……</p>
小心乐极伤悲啊。</p>
……</p>
大明·永乐时期</p>
也许是年岁大了,也许是他要漏底了。</p>
朱棣最近特别忧愁。</p>
其表现就是,很爱追忆过往。</p>
“爹他老人家不容易啊。”</p>
“元朝统治九十七年,基本都是诸如乱发纸币等政策。”</p>
“搜刮多、建设少,还连年闹灾。”</p>
“只二十五年间,大规模蝗灾就有十九次,大饥荒十五次,水旱灾五十九次。”</p>
“高邮之战、洪都之战、平江之战……”</p>
“十七年的战争,战斗密集程度之高,过程之惨烈,波及范围之广,更是前所未有。”</p>
“繁华的城池,在战火中灰飞烟灭。”</p>
“北伐打到辽东,南方福建等地更是内乱频频。”</p>
“大江南北,几乎都给打烂了。”</p>
“难啊。”</p>
……</p>
大清·康熙时期</p>
“一个经济疲敝的江山,一个时刻备战的江山。”</p>
康熙懂得治理天下的难处。</p>
更懂得要在支撑长期战争的同时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稳定。</p>
仅此一项,便是艰辛异常。</p>
而要开创盛世,奠定伟业,更是难上加难。</p>
“洪武,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p>
胤礽眸光一闪。</p>
“自然,汉高祖、明太祖、汗阿玛,皆非常人也。”</p>
康熙嘴角微微翘起。</p>
用扇子点了点他,不作声。</p>
……</p>
{都是三十年造就社会繁荣昌盛啊…}</p>
{……悠着点啊,不过我还真不知道这事,这么看老朱是真天降猛男啊!}</p>
{一个碗打天下就够离谱了,他还治天下治的这么好?}</p>
{不对啊,那一年四百多起叛乱哪来的?还有“为什么不报官呢”}</p>
{这个啊,你往后看就明白了。}</p>
{经济发展本身就有自身的规律性,只要社会稳定,轻徭薄赋,不瞎折腾}</p>
{小农经济内生的稳定性自能从被战乱导致的经济凋敝中稳步回归到正常水平并有所发展。}</p>
{一分一合、一乱一治,形成了上下波动的周期}</p>
{只不过这个周期的均线值不是水平的,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p>
{这话说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点不提啊。}</p>
……</p>
大宋·哲宗时期</p>
赵煦皱着眉头点着石桌。</p>
变法,算不算瞎折腾?</p>
“任重而道远啊。”</p>
赵佶等人是果,大宋体制才是因。</p>
没了赵佶,体制也会造出第二个赵佶。</p>
赵煦捏住眉角。</p>
他现在能了解父亲的不易了。</p>
“也不知这洪武帝是如何做的。”</p>
他怎么维护吏治?</p>
元朝九十多年,那些官员可以说就是宋朝官员披层皮。</p>
甚至可能不如宋朝官员呢。</p>
这种吏治,他怎么做出盛世的?</p>
赵煦发现了盲点。</p>
也许只要学会了如何清理吏治,变法就能彻底了!</p>
大宋也就彻底有救了!</p>
……</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