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南宋灭亡。(1 / 2)

{其实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都是正统,四大汗国是因反对忽必烈汉化而支持阿里不哥。}</p>

{后续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建国大元大蒙古国,四大汗国不满纷纷独立,至此蒙古帝国分裂,元朝作为蒙古帝国的正统地位暂不被承认。}</p>

{直到1304年,分裂出去的四大汗国再次在名义上归顺元朝,承认了元朝的正统。}</p>

{忽必烈还是一群北方汉人极力支持下,从河北一路打到蒙古大本营抓了阿里不哥。}</p>

{当时的汉人由于南北长时间分裂,加上辽金两朝阔过都把两宋都蹂躏过,他们普遍和宋朝的人不同,他们是非常支持的忽必烈建立元朝的}</p>

……</p>

大汉。</p>

“宋朝啊……你可真是……”</p>

能让北方百姓嫌弃到这种程度。</p>

怎么能有脸自居正统!</p>

不对……</p>

南宋都不是大一统了!</p>

刘邦看着天幕。</p>

“就看宋朝是如何落幕了。”</p>

……</p>

大宋</p>

赵匡胤双膝跪地,虔诚祈求。</p>

“国君死社稷……国君死社稷……”</p>

悠悠转醒的赵匡义看着这边。</p>

半疯不疯的……</p>

得想个办法让他出去打辽国去!</p>

赵匡义看着被包扎起来的右臂。</p>

再让他待下去,我非得被他折磨死!</p>

……</p>

大金·世宗时期</p>

完颜雍看着天幕。</p>

金国的都府……</p>

收拾一下心情,他开始琢磨一件事。</p>

究竟是先灭宋,还是先扫荡草原。</p>

……</p>

大蒙古国</p>

铁木真脸色阴郁。</p>

“看来,我的子嗣都忘了我的教导。”</p>

“齐心合力这四个字,没有人去在乎。”</p>

大帐之内鸦雀无声。</p>

“让他们来见我。”</p>

铁木真看向冷汗直流的移相哥。</p>

“让窝阔台、拖雷他们,立刻来见我!”</p>

……</p>

【公元1261年,南宋泸州守将刘整因为受到贾似道“打算军前钱粮”的整治,乃率所属泸州十五郡、户三十万降附于元。】</p>

【忽必烈授任他为夔府行省,兼安抚使。】</p>

【公元1267年,刘整入朝,向忽必烈献策说:“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p>

【进一步劝说:“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p>

【公元1268年六月,忽必烈任命他与都元帅阿术督率诸军,对襄阳地区展开进攻方略。】</p>

【七月,在原设的河南、山东两统军之外,复立东西两川统军司,以刘整为都元帅,与都元帅阿术同议军事。】</p>

【又立河南屯田,以资军实。】</p>

【刘整于是在襄阳城东的白河口、鹿门山筑堡,以切断其与汉东地区的联系,断襄阳粮道。】</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奸贼!该杀!”</p>

刘彻最恨的就是中行说这种人!</p>

……</p>

季汉。</p>

孙权秀着他的主场优势。</p>

在案卓上比比划划道:</p>

“元朝与南宋相持在两淮、襄汉以至川中一线上。”</p>

“淮东多水网,深流巨寖,不利于蒙古骑士用兵。”</p>

“淮西据淮水,屯重兵,与淮东相呼应。”</p>

“川蜀地区,有山城顽强固守,元军也急切难于得手。”</p>

“相形之下,襄汉地区,像是千里长蛇的软中腹。”</p>

“襄阳、樊城孤立地暴露在前沿,容易受到攻击。”</p>

“如果元军攻下襄樊,长江中流的重镇鄂州就失去屏蔽。”</p>

“鄂州不守,南宋的千里江防就被从中路突破,首尾截为两段,川蜀与朝廷的联系遮断。”</p>

“向东则有顺江之势,南面的湖湘也门户洞开。”</p>

“此谓襄者,东南之脊,无襄则不可立国。”</p>

……</p>

【公元1269年,蒙军筑长围,起于万山,包有百丈山,令南北不相通。】</p>

【又筑岘山、虎头山为一字城,联络诸堡,断襄、樊樵苏之路,为久困之计。】</p>

【并筑新城于汉江之西,完成了对两城的合围圈。】</p>

【公元1270年,筑环城以困襄阳,同时筑堡万山以断汉水西向的交通,立栅灌子滩以绝东流的通道。】</p>

【襄、樊两城已成为元军包围圈中的孤城。】</p>

【宋军多次希图援救,都以失败退兵。】</p>

……</p>

天幕上。</p>

襄阳城南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