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p>
{巅峰时期的后唐,四分天下有其三!如果统一全国,那就是第二个刘秀!唐之光武!}</p>
{李克用:早知道当时应该用连弩对地图一阵突突!}</p>
{不是箭留少了,应该是遗言说错了。第一支箭攻灭刘仁恭、阿保机、朱温。第二支励精图治一统天下再造大唐。第三支效仿太宗休养生息再创贞观(狗头)}</p>
{李克用拿着199支箭说,这是罗马帝国(狗头)}</p>
{成不了,统一了天下还得去削藩。李克用父子已经对河北三镇妥协了,特别是魏博镇,你可以搜一下你就知道魏博牙兵是什么群体。}</p>
{五代之乱不是李存勖能平定的,他武略是不错,但武略有多高他文治就有多差!}</p>
{藩镇割据根深蒂固,不服中央。就连蜀地刚派两个节度使就自立了,难以削藩就注定难一统天下!}</p>
{五代武德过于充沛,一座城千百人就敢造反,不知道图的什么。感觉那时候造反习惯了,以至于当时的人没有天命正朔的意识,一言不合就反了。}</p>
{军营吃饭吃出个苍蝇,牙兵怒喝一声:狗上官!反了!}</p>
{五代造反差不多就是这样,反正挺莫名其妙。}</p>
{皇帝找节度使商量点事。节度使回去一想:陛下是不是想杀我?}</p>
{牙兵:大帅,反了吧!}</p>
{节度使:不让劳资活!反了!牙兵们提刀上路,纵兵劫掠。}</p>
{要是节度使说:也许有误会?}</p>
{牙兵:你太懦弱了!不配当大帅!咔嚓一刀砍了,众人立一个新大帅,然后同样道:反了吧!}</p>
{新节度使:……反了!}</p>
{普通人在五代不是被抓壮丁,就是被劫掠成军粮。}</p>
{对比一下五代时期那帮骄兵悍将搞的百姓民不聊生,大宋挺好的,起码百姓能过上安生日子,不用担心哪天哪個疯子突然就来屠城了。}</p>
……</p>
大秦。</p>
嬴政拧着眉毛看完这一长串的话。</p>
李世民属于没有短板的皇帝,隋末那种乱世局面下能统一也绝不仅仅是靠能打就行。</p>
而这五代比隋末更乱,这种情况下光靠能打照样不行。</p>
虽然不知这大宋是何人何时创立,但此人应该深知变通之道。</p>
就是这五代……</p>
嬴政扶膝起身,缓步行于殿外丹台。</p>
门口处的大秦锐士见帝王身形纷纷单膝跪地行礼。</p>
微微摆动手腕,随后背负双手,抬头望天。</p>
大体上看,兵将频繁反叛是大逆不道。</p>
但嬴政却看到了另一层面貌……</p>
民众不“愚”了。</p>
若是放从前,他定会拂袖而去,然后下令天下不得记录此事。</p>
但是现在他有点迷茫了。</p>
他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大势将世间一步步推上远离“愚”的地步。</p>
这不是法令能禁止的,而是……</p>
“人之性……”</p>
嬴政开始放飞思绪思考一个问题。</p>
人性之本到底是什么?</p>
他感觉治理和掌握天下的脉络就在这个问题里。</p>
……</p>
后唐·庄宗时期</p>
戏台上。</p>
一身花衣的李存勖摘下脸上的面具,看着天幕目光闪烁不定。</p>
“你说,朕是功绩不够吗?”</p>
“为何天幕不评朕的功绩?”</p>
善友敛了敛袖口,痴痴笑道:</p>
“陛下,这不是很显而易见吗?”</p>
“谁都没统一天下,谁又都没治理好天下,并且都不长久。”</p>
“就像梁国三帝一般,既如此,每个皇帝是好是坏又如何呢?都是早死~”</p>
伶人一甩衣袖,继续浅声吟唱着。</p>
李存勖看着天幕,扣上面具,一阵清亮婉转的唱腔响起。</p>
“诏~中书令~来!”</p>
……</p>
【唐明宗·李嗣源】</p>
【沙陀族人,幼时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名嗣源。】</p>
……</p>
天幕上。</p>
穿戴黑甲的将军率领一百名重骑从鸦儿军中射出!</p>
宛如一股黑色旋风般刮入对面敌阵之中!</p>
黑色的将士们挥舞长槊在敌阵中呐喊着左冲右突!</p>
长槊过处,撩起的弧形血线在军阵上空飘洒如雨,一片血红,锐不可当!</p>
……</p>
【李嗣源是五代史中为数不多的明君。】</p>
【论军事,过去随李克用征战已经功勋卓著。】</p>
【手下的骑兵像坦克一般,最善于在战斗中横冲直撞,所以李克用命名他的骑兵为“横冲都”。】</p>
【在李存勖讨伐幽州刘仁恭、契丹、后梁的诸战之中,李嗣源也是屡建奇功。几乎每次大的战役里,都有他骁勇的身影。】</p>
【后梁、后唐期间,李嗣源和他的“横冲都”,天下闻名。】</p>
……</p>
大汉。</p>
刘邦舔了舔牙,一脸别扭。</p>
你们姓李的打架是有什么说法吗?</p>
怎么都喜欢学项籍那莽夫啊?</p>
你也不是李世民后代啊!</p>
“啧,乃公看不得这些!”</p>
好好指挥军队不好吗?</p>
……</p>
大唐。</p>
殿内众人眨了眨眼,天上这人的行军风格好眼熟啊。</p>
李世民看着天幕里不停冲杀的将军,一股热血涌上心头!</p>
想当年,朕也如此勇猛!</p>
可惜……朕好想领兵打仗啊!</p>
如此想着的李世民不由瞥了一眼看着天幕的李承乾。</p>
要不让太子监国,朕……</p>
正想着,突觉一股寒意自群臣中射来!</p>
李世民面不改色快速扫了一眼。</p>
那魏征正双目炯炯的紧盯着他。</p>
……乡巴佬……</p>
……</p>
大宋。</p>
“唐明宗啊……”</p>
赵匡胤看着天幕,回忆往昔。</p>
“李嗣源登基的第二年,正好赶上我出生。”</p>
赵匡义有点摸不着头脑。</p>
这话怎么这么怪呢?</p>
“那时候你还没出生。”</p>
废话!我比你小十二岁呢!</p>
“父亲身为后唐禁军将领给我讲不过不少唐明宗的事情……”</p>
“青山一战,唐明宗名闻天下。”</p>
“柏乡之战,笑傲梁军,立擒对方二将。”</p>
“征伐刘守光,运兵神速,连下数州。”</p>
“德胜口之战,与梁军拒于黄河,巧计迂回,袭破郓州俘虏王彦章。”</p>
“随后率领千骑,先行扑向开封封丘门,迫使敌将开门出降!”</p>
赵匡胤望着天幕,嘴角带笑道:</p>
“继位之后又以宽厚治天下,刀兵罕动,五谷丰登……”</p>
“可惜啊,春秋即位……”</p>
“不然……”</p>
……</p>
【公元926年四月,六十岁的李嗣源在李存勖的灵前继位。】</p>
【虽然行伍出身、目不识丁,文采什么的也比不过唐庄宗,但唐明宗的文治却是庄宗拍马也不及。】</p>
【可以说在五代时期,论个人品质、事功德业,他都能排在很前面。】</p>
【因为亲眼目睹唐庄宗李存勖是怎样失去了天下,唐明宗实行了一套利国惠民的开明政策。】</p>
【驱逐伶人,清肃宫廷。大诛宦官,杜绝宦祸。】</p>
【穷治贪官,平息民愤。奖励清官,改善官民。】</p>
【拒受美人,将李存勖留下的千余宫女放出宫外。】</p>
【后宫只留了“老成宫女”一百人,各级宦官三十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教坊乐队一百人。】</p>
【在一票皇帝之中,生活如此节俭、宫中建制如此简单的,历朝罕见。】</p>
【崇尚节俭,不事奢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物。废除内库,把贡品全部归入国库。】</p>
【拒绝大臣兴修宫殿的建议,以减轻百姓负担。】</p>
【同时下令严禁豪强官僚兼并土地,欺凌百姓。】</p>
……</p>
大汉·文帝时期</p>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看来这个皇帝出乎孔子意料了。”</p>
刘启一脸错乱惊愕的神情。</p>
“阿父……这评价未免……”</p>
刘恒看着刘启,再一次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p>
“启儿,这个世界上喜欢过奢侈生活的人多,喜欢过简朴生活的人少。”</p>
“但简朴而又合理的生活才是符合天道,事实上也符合人性的。”</p>
刘启双眼透露出清澈的单纯。</p>
刘恒握住窦漪房的手,帝后对视一笑。</p>
“奢华,尤其是那种过度的奢华,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虚荣与道义的缺乏在作乱。”</p>
“帝王出于虚荣而追求奢靡生活,处处透露着内心精神的缺失。”</p>
“相反,那些出于天性而不是刻意表演简朴的帝王,反而有一股直通大道的大气。”</p>
“而李嗣源就是这种人。”</p>
“绝大多数世人是摆脱不了人欲的。”</p>
“而李嗣源在动静之间的切换,实乃大智慧之人。”</p>
“杀人无数的猛将要压制内心的那种冲动是不容易的,就如善于经营的商人对金钱欲望的抵抗其实比常人要薄弱。”</p>
“体道者逸而不穷,循天者,与道同游。”</p>
“在治理天下这个问题上,李嗣源以得黄老精义。”</p>
“只要再处理好朝堂与藩镇的信任问题,保持好子孙的嗣位才德。”</p>
“他就能再兴大唐了。”</p>
刘恒望着天幕,目含惋惜。</p>
“但显而易见,他失败了。”</p>
……</p>
【下诏废除地方巧立名目的加收捐税,统一课税征收。】</p>
【为了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下令由中央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地方官吏只能作为辅助。】</p>
【鼓励生产,若有人家缺少耕牛,下诏由官府拨给耕牛,以供百姓耕种。】</p>
【允许民间自由使用铁器,铸造农具,并命人挑选官府上好的农具模式让百姓们依着样子铸造。】</p>
【开放酒禁,许百姓造酒。】</p>
【凡此种种,就相当于取消了国家对盐铁业和造酒业的专营垄断。】</p>
【这是汉代以来儒学倡导的一种经济模式,相当于放开了民营经济。】</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一脸沉思的看着天幕,不停上下打量着。</p>
他大约能明白这套模式是怎么玩。</p>
似乎是从百姓的交易中抽取一点税收,积少成多。</p>
不过……</p>
想了想大汉目前的状况,刘彻放弃了这个想法。</p>
国情不同,不能硬融。</p>
但开放农具这个可以考虑考虑。</p>
“让桑弘羊再过来一趟。”</p>
……</p>
【在“与民争利”相沿成习的国家惯性中,唐明宗做了一次不俗的努力。】</p>
【而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讨论政事的大臣,他也总是给予鼓励和表彰。】</p>
【他不喜欢听阿谀奉承,常召文武百官“极言时政得失”,要大臣们将国家优劣现状真实反映给他,他接纳臣下忠谏,在位期间从未杀过一个谏官。】</p>
【一个目不识丁的纯异族武夫能做到百分之八十的皇帝都做不到的程度。】</p>
【唐明宗是足以自傲的。】</p>
……</p>
{对于一个连年在沙场征战的人来说,当皇帝没有贪图享乐而是选择造福百姓,也算是顶天立地,对当时的百姓也是一件幸事了。}</p>
{目不识丁啊,能做到这样绝对是个人品性、格局以及自身的智慧所致了。}</p>
{至少治国能力比李存勖强多了。}</p>
{没文化的李嗣源也可以是个好君王。}</p>
{李嗣源在军事上和文学上不如李存勖,但是在治理上只掌握一个原则就好了,和李存勖反其道而行之必然没错。}</p>
{果然电视剧不能信啊,不良人把李嗣源刻画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心狠手辣、贪恋权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p>
{李嗣源是为数不多始终以民为本,把民众放在最要紧的地位,尽心为民众考虑的皇帝。}</p>
{作者真能扯淡!真当唐明宗是好人啊?}</p>
{继位的当年,命汴州控鹤指挥使张谏等三千人戍卫瓦桥。军士出城复还,焚掠坊市,杀权知州、推官高逖。马步都指挥使李彦饶尽杀张谏及乱兵四百人。然后李嗣源命枢密使孔循知汴州,复诛兵士三千家。}</p>
{同年,滑州都指挥使于可洪等纵火作乱,李嗣源下诏斩可洪于市。首谋滑州左崇牙全营族诛,右崇牙将校百人亦族诛,死者当在数千人以上!}</p>
{天成二年三月,发魏州牙兵三千五百人,使军校龙晊率领,戍卫芦台军以备契丹,龙晊所部牙兵杀河北道副招讨使乌震,戍卫守芦台的骑兵杀乱兵,得幸免者十无一二。}</p>
{四月,李嗣源将芦台乱兵的在营家属和满门一并处斩。邺都驱杀三千五百家凡万余人于石灰窑,永济渠为之变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