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中海的进攻(1 / 2)

山河志 阿刀 1934 字 10个月前

“开放技术”对于外资来说,是最难以接受的事情!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核心产品高额的溢价就不存在了,这基本等同于在他们心口上割肉。

而更为头疼的是,外资企业很难在国内独资经营。因为政策的壁垒太高,尤其对于高科技产品,哪怕外资在国内设厂,所生产的设备也不能在国内销售,或者说绝大多数都必须销往国外,然后还要在关税上狠切一刀!

这就是这个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市场换技术”,想在这里经营可以,必须得与国内企业合资,把技术共享进来。这种方式短期内对外资是有利的,不仅能在市场中赚取大量的资金,而且还不用付出多少成本。

但从长期发展的眼光来看,国内的技术人员,一旦把技术研究明白了,搞清了里面的原理,过不了几年时间,他们就能弄出替代技术。从“0”到“1”难,但如果有了这个“1”为参考,从“1”到“10”就会很容易。

外国人并不傻,他们也能预见“技术开放”的后果。可以琳达为代表的外资,在这样一个时刻,如果还不跟厦州联合集团,进行技术上的深度绑定合作的话,那市场很有可能就保不住了!

“你们国内的市场,看似是一块肥肉,但啃起来却硌牙!”最后琳达气急败坏,拍着桌子说了这话。

“琳达小姐,你要学会看懂趋势,国内已经出现了中海那样的巨头企业,再不是从前那般,四海之内无强敌了。老一套的烧钱大战,并不一定能击垮中海,我个人认为,只有全面的技术授权,才能扭转目前的局势。”一边说,雪茄男又谦虚地补充了一句:“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到底采不采用,还要看你们外资怎么选。”

雪茄男故作无奈地笑了笑,可他心里十分清楚,或早或晚,以琳达为代表的外资,必须要走这条路!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当然,现在要下这种决断,对于琳达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她们可能还要再闹腾一段时间,再奋力地挣扎一下。等把所有的希望都折腾干净以后,对方才会乖乖就范。

个人也好、团体也罢,哪怕是琳达背后,实力恐怖的外资集团,也是不可能与时代发展相对抗的!当滚滚的大趋势来临之时,任何的反抗都是螳臂当车。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那么广阔的市场,那么多的人们;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一代又一代人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一茬又一茬的人才推陈出新。再不是从前那般好骗了,一块钱的东西,你们非要凭技术垄断卖100块,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激发我们的愤怒和求知欲,最后取而代之!

而周正渊走的这一步“中心开花”,恰如雪茄男在棋盘上,落的那一颗妙手回春的棋子。事态的发展,完全没有按照琳达的思路进行,中海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有备而来!

中海这一时期的各厂区,确实是在加班加点的搞生产,但他们的产业重心并没有转移到精密器械领域,而是凭着对明康集团的信任,将精密器械领域的战场,交给了谭明康。中海则把大部分的精力,全部砸向了数控领域,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天,等的就是这背后的势力出手,看看到底是哪一路牛鬼蛇神!

厦州的大本营彻底被打乱了节奏,预想当中,中海的后继乏力并没有出现,反而各路产品正源源不断地朝前线运输。中海凭着固有的品牌影响力,质量可靠的数控产品,以及低廉的产品价格,短时间内就将厦州的市场潜力给释放了出来!

在这一行业内,曾经不愿扩张的企业,开始大搞扩建;曾经没有多少钱办厂创业的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集资办厂。因为设备的价格摆在那儿,这个时候如果还不动手采购,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没有让中海的产能捉襟见肘,相反他们的子弹越来越足,今天订货,三天内设备就能给你送到厂里,十天内就能给你完成安装。如此干净麻利的行动,中海哪是仓皇出击?这明明就是蓄谋已久、厚积薄发。

再看厦州联合集团这边,他们虽然企业众多,但牌子太杂,这就造成了在品牌影响上,无法像中海那样形成合力。再就是他们“万国造”的设备,一来造价成本高,只有烧钱才能与中海在价格上堪堪抗衡;二来售后维修的成本和时间更高,机器一旦出了故障,有时还要等进口配件才能完成替换修理工作。而中海是自产,不仅价格上低很多,今天出故障,明天就能给你修好,这效率远非旁人可比的。

所以市场的客户不是傻子,同等的价格,大家自然会用脚投票。明明用中海的设备更高效,后期的维护成本更低,这种事情还用迟疑吗?

哪怕这里是厦州,这里距中海的总部很遥远,但有采购协议的条款在,中海在协议中做出了诸多的售后保证,那么大的集团还能违约不成?再说中海在北方的口碑一直很好,人家经营这么多年,似乎没闹出过任何负面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