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第206章 读书无法明智?(1 / 2)

第206章 读书无法明智?

虽然这个时期,报纸作为国家发声的重要渠道之一。

可订购的主要人群,并不是普罗大众,而是来自各个单位。

普通老百姓少有订阅,识字率这个原因在总体上来说占了相当一部份。

这也造成了,许大重大消息,国民得到的消息是延迟性的。

等四合院的老老小小,知道知识青年下乡人数已经破了百万。

已经是报纸出来后的第五天。

三大爷高声读着从学校拿的过期报纸上的内容,听在聚在一起纳凉的邻居们耳里,不知怎么的,心里就沉甸甸的。

这个数字破的太快了!

65年,知识青年的下乡政策就跟破了闸口似的,一批接着一批的走。

去年整年到今年二月份,加起来,也不过才三十万的数。

可距离上次报道才过了半年,人数就翻了倍都不止。

这让大家怎么不瞠目结舌。

王婶捏着女儿的手,后怕道:“还好你今年总算是考在本地了,要是今年再不去报道,我是说什么都不能答应了。”

她听说,如今报名的都是高中生。

王婶也怕,王云脑子一热,犯起了糊涂。

已经是师范学校大一学生的王云,好笑道:“妈,您真是想多了,我就是为了留在BJ,所以才重考,我怎么可能还报名外地呢。”

说完,她看着被众星拱月,被众人请教着问题的李想,心想,我走才傻呢。

李想这边正在回答大家伙的疑问。

在四合院里邻居们眼里,李想整天在学校或者在工厂里,打交道的都是教授和领导这样的大人物,有什么消息,他应该最先知道。

“是,这个数字做不得假,从去年到现在,确实下乡支援了这么多人。”

有个邻居问道:“那这个跟前面日子的三线建设是一回事儿吗?”

“据我所知,不是一回事儿,三线建设是从各个工厂单位抽调去做援建的,他们去那边是有职工编制的,照样拿工资,这个是去上山下乡扶农的,除非分到开垦的兵团去,要不然没有编制不拿工资的,不过也能自产自用,但是分到兵团去,有一点不好,就是驻扎的地方太偏了。”

李想把两边的政策,尽量正面的给大家解释着。

“听着,好像还是三线建设好点,那吴老四家的孩子走早了,他要不是报名下乡,走前面那条路子,保不准现在已经转正升一级了。”二大爷思索了一下,评价道。

“这也不一定,三线回不来呀,下乡的听他们说,过个三年五载的就能回来,每年还有探亲假能回来看看亲人呢。”何雨柱摇头,觉的都有利有弊的,全看要什么了。

一说起吴老四家的孩子,院里的妇女们就有话说了。

都在替他可惜,分了那么远的地方。

不知哪得罪了知青办的人。

后面这一片,又去了几个,就再没有分那么远了。

其中两个年青人,就在近郊,时不时就能回家一趟。

这时一大爷突然发话道:“我这边说几句啊,咱们院里呢,也有几个适龄的孩子,这建设国家,帮扶农民都是光荣的大好事,但这离家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不是那么简单嘴上说几句就能行的事,孩子们做决定前呐,一定要想好,不仅他们要想好,长辈们也要替他们想好,这种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别脑袋发热,得了别人的夸,就冒失的定了,你要没那个真心,没有那个能耐办实事,只是为了得几句夸,就趁早歇了这个心思,去了也是给当地人民添麻烦,还连累自家长辈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