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待会等梅林拟好了奏疏,咱们去看看这个倭酋麻叶。”赵文华点了点头。</p>
朱平安复述整个浙北伏击战始末后,胡宗宪提笔就开写,文不加点,笔走龙蛇,不过一炷香的功夫,胡宗宪就写好了报督师浙北大捷奏疏。</p>
“善,不愧是梅林,不错,不错,写的真不错,嗯,这里加上一句,‘伏愿陛下鉴臣之言,不以为夸也,而因以察江南倭患之重,督师之难,然有浙江巡抚朱平安之能臣干将,奋勇敢当,立此大捷,可见倭寇非不可歼也,倭寇可歼,即可剿也,剿灭江南倭患自此始也,请陛下待臣督师剿灭江南倭寇之佳音......’”</p>
赵文华从头至尾仔细详细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然后伸手点了点临近结尾处,对胡宗宪说道。</p>
说完,又看向朱平安,征询道,“子厚,你觉得如何?”</p>
朱平安自然没有意见。</p>
胡宗宪按照赵文华的意见加入了那段话,再次给赵文华看,赵文华再次仔细过了一遍,言大善,让胡宗宪抄写在正式奏疏上。</p>
奏疏抄写完毕,赵文华签字,胡宗宪署名其后。</p>
赵文华看向朱平安,意思不言而喻,要朱平安署名。</p>
朱平安也没推辞,接过毛笔,提笔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p>
“怎么了子厚,可是不愿署名?”赵文华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平安,缓缓问道。</p>
“非也,非也,我只是想起浙江局势,忍不住叹息出声来。”朱平安面上一脸愁容的说道。</p>
“这是为何,子厚你取得浙北大捷,浙江局势一片大好,何故叹息啊?”赵文华不解的问道。</p>
“赵师,虽然我们此番得胜,但我浙江接下来危机重重。”</p>
朱平安愁容满面的说道。</p>
“有什么危机?”赵文华问道。</p>
“首当其冲的就是拓林倭寇的报复!我们让他们损兵折将,吃了这么大的亏,他们岂能不思报复?”朱平安摊开手说道。</p>
赵文华点了点头,是这么个道理。</p>
“还有,我浙江面对的可不仅仅拓林倭寇这一大倭寇。在我们浙江舟山沥港还盘踞着远超拓林倭寇的汪直伙倭寇。”</p>
“拓林倭寇之所以要袭击浙北,乃是报复破坏我推行的十户门牌保甲法,拓林倭寇妄图报复破,汪直伙倭寇就能坐视不管,任十户门牌保甲法大成,铲除他们在浙江百姓中的耳目眼线?他们定然不会的。所以,我们浙江还要防范汪直伙倭寇的报复破坏。”</p>
“直面当今最大的两伙倭寇的报复,赵师我身为浙江巡抚,如何不发愁呢。”</p>
朱平安叹息着解释道。</p>
(/71/71851/81666461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