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一行调查组在午膳后便启程回京复命,此行的两个主要任务他们已经完成了,没有再停留的必要了,朱平安、谭纶等人一路送至官道。</p>
送走徐海一行后,谭纶在靖南又多留了一个多时辰,由朱平安陪同着,仔细视察了东湖工程区,详细了解以工代赈的各个方面、注意事项等等。谭纶已经下定决心,回去便效仿朱平安界定粮价,并进行以工代赈。</p>
“府尊,请借一步说话。”朱平安看出了谭纶的决心,轻声对其说道。</p>
有些话不方便当众说,只能借一步说话,而且说完朱平安也不会认。</p>
“朱大人,不知有何见教。”谭纶随朱平安来到一旁,笑呵呵的问道。</p>
“见教岂敢。府尊欲进行以工代赈,不知府库有多少?”朱平安拱手道。</p>
“府库尚有存银三万八千余,只是存粮不多矣,止有万石左右。”谭纶对于府库情况如数家珍,府库里的银子都是他费心费力、一笔一笔攒出来的,本来粮库也有两万余石存粮,只是洪灾以来施粥赈济等消耗了一半。</p>
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府尊,三万八千余两存银恐难持久。以我靖南小县为例,我靖南举行以工代赈,每人每日20文工钱,共有十万百姓及难民参加,一个月下来光工钱就需6万两,粮米消耗更是海量。即便一日三餐收费,每日每人也不过回收5文左右,杯水车薪而已。”</p>
谭纶闻言僵住了,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浑身的热情顿时被打消了大半。</p>
是啊,以工代赈需要成本啊。靖南区区一个小县,一个月就要支付6万两,更不用说整个台州府了,需要赈济的百姓可是不下百万之众啊。</p>
如之奈何?!</p>
谭纶不由皱紧了眉头,不过很快又眼睛一亮,我府城尚且承担不起,那靖南是如何做到的,立时拱手对朱平安说道,“朱大人有何见教。”</p>
“见教不敢。只是府尊,界定粮价后,各地粮商势必赚的杯满钵满,他们在台州府发了财,理所应当为台州府赈灾做些贡献。”朱平安意有所指说道。</p>
“朱大人是说请粮商为赈灾捐款?”谭纶眼睛一亮,随机又摇了摇头,“这些商人最是贪得无厌,锱铢必较,视金钱如命,如何舍得捐款。”</p>
“如此,老百姓怕是也不答应吧。我们作为父母官,自当为民做主。”</p>
朱平安意味深长的说道。</p>
一切尽在不言中,谭纶了然,与朱平安对视了一眼,用力的点了点头。</p>
朱平安又建议谭纶待粮价界定,粮商涌入台州府后,再开展以工代赈。</p>
谭纶心领神会,以工代赈这道席能不能开好,关键要看粮商这道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