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天理保佑,南宋不亡!(求订阅,求月票)(2 / 2)

大宋有种 大罗罗 1742 字 10个月前

但是走上了格物穷理之路的理学,已经出了“高端化”和“精英化”的苗头。

毕竟格物这事儿本来就高端很小众啊,不是面向大部分人的!

而赵楷虽然意识到了儒学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也想通过“大办学堂”和“礼下穷人”的办法扩大儒家的基础。

但是受制于理学格物路线的高端,又出于照顾府兵集团以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赵楷的“大办学堂”主要是为府兵子弟办学......真正的目的还是培养军事精英用于殖民战争,同时避免府兵集团腐朽堕落。

而“礼下穷人”又依附于办学,所以必然会演变为礼下府兵。

这样的路线执行下去,二三十年后也许会有二百万接受过良好教育(相对中世纪而言),拥有理学精神和强健体魄的府兵和军府丁余。

虽然很厉害,足以维持赵楷的王朝,也许还能持续对外输出武力,对内慢慢改造社会。

但是大宋全国有多少人口?二百万人只占多大的比例?

李侗自己就是二程的再传门人,不仅精通尹川先生的学问,也深知明道先生的学问。当然也知道两位程先生的学问有何利弊?

二程兄弟虽然被人合在一起奉为理学宗师,但他们俩的学问其实是两条路线。弟弟尹川先生程颐是“数理化”理学,哥哥明道先生程颢的学问则是偏重本心,认为万物本属一体,只要把本心修好了,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就能明天理、存天理了,因此不大注重外在的知识,也就是不注重格物致知了。

李侗本是杨时的弟子,而杨时是程颐的弟子,他自然是倾向于格物致知的。

但是参加完了第一次儒门大会后,他已经发现了理学的弊端。

李侗侃侃而道:“虽然天策将军学究天人,已经找寻到了格物致知的门径,还想以此道教化世人。但是格物之道非常艰难,在下闭门格物十余年,但未尝穷尽一理,可见其难!万物之理何其多?怎么可能一一格尽?

而明道先生当日也正因为知道格物之难,才偏重本心而忽视外知。如果本心可以达到与万物一体,自然就能明理存理了。而修心才是世人明理存理的办法啊!”

这大约就是心学的路线!讲究内心成圣。用后来的心学宗师陆九渊的话说,是一门“简易工夫”,不管怎么说,总比穷尽万物之理要简单吧?

后世内心成圣的大儒有不少,而穷尽万物之理的外星人有没有还很难说......

而且内心成圣的事情很难证伪,你到底“圣不圣”的,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怎么搞得明白?

而穷尽万物之理这事儿就容易证伪了,搞个可控核聚变的发电站来点个灯泡,造个光速宇宙飞船来送个快递。

如果真的要让儒学往宗教的路上靠一靠,修心肯定比格物更好。

“延平先生的意思是以明道先生的学问为主,开创一个儒家南宗?”李清照已经明白李侗的意思了,不过她自己其实是“理学路线”上的人,所以多少有点抵触。

李侗点点头道:“天策将军想要大兴儒学以教化世人,但是却选了曲高和寡的格物致知,是必然不会成功的。而明道先生的学问如果可以发扬光大,才是真正可以教化亿万斯民之法啊!”

“延平先生的明道门人?”李清照有些不解,据她所知,李侗还是很认真的在格物的。

李侗笑道:“易安居士差矣,两位先生的学问殊途同归,并不是针锋相对的。在下可以既格物致知,又修行本心。”

这个办法比较好......万一格物失败,还有内心成圣的路线。

他顿了顿,又道:“但是对天下生民而言,成圣之路只有修行本心一徒,格物致知是不可能的。”

这个说法肯定是对的!

“对对对!”耿南仲拍着大腿笑道,“天策将军连这个道理都不懂,还敢妄称儒家学宗,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啊!官家,您不如以吴国王之名,召开儒门大会,并且指出天策将军之谬,然后再宣布修心成圣之道。这样天策将军就很难窃据儒学宗师之名了!”

吕本中也道:“耿相公说的对......天策将军想要以儒廷号令儒学,以儒学教化生民的想法是对的,但是他的做法却错了。这就是官家您的机会啊!”

邵溥连连点头,“官家,您现在只要登高一呼,召开儒门大会,提出修心成圣,您就是名垂青史的巨儒了!”

巨儒......比大儒还要大的儒!

赵桓当然动心了,于是就点点头道:“也罢,朕也是精通学问的!现在就让天下人看看朕的学问......朕要召集天下鸿儒,两个月后,不,一个月后,就汇集江都,共商振兴儒学,再议共建儒宗之事!”

江都?为什么是江都?

崇政殿内的大儒们马上就觉出不对劲儿了......你这还是要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