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令公这位老将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一脸疲惫地来到外殿,跪地只看见纱帐内只有两个模糊的身影。
“臣郭子仪觐见陛下。”
李亨沙哑的嗓音从殿内传出来:“司空旅途疲劳,快快赐座。”
宫人将胡床抬了上来,郭子仪谢恩过后坐在床上。李亨又问:“司空带兵驻守在三原县,为何赶到这上洛来见朕?”
“臣受陛下圣旨感召,只是有些地方尚不明白,特地前来聆听圣意。”
“你哪里听不明白?”
“陛下,李嗣业虽渡过了黄河,但河西军师老兵疲,锐气已失,陛下若能御驾亲征,臣可保一举击溃敌军,届时可保长安无忧。”
李亨没有吱声,却是李辅国站在一侧高声喝问道:“郭子仪,先前你在黄河渡口拦截李嗣业,曾向陛下保证能够拦住河西军,结果如何?若不是你判断失误,致使李嗣业渡过龙门渡进入关中,陛下还用得着劳顿南巡吗?今你又劝陛下御驾亲征,让朝廷上下留在长安,难道你还可以保证万无一失吗?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你难道没有考虑过大败的后果?这后果你能承受得起吗?大唐能够承受得起吗?”
李辅国掌权之后嘴皮子功夫磨练得越来越好,且总能站在皇权的立场上进行指责,使对手无言以对。
郭子仪又问道:“既然陛下要南撤,为何要抽调走鱼朝恩所率领的龙骧军,臣虽不能速胜李嗣业,但与其在关中周旋扰其疲惫,也迟早能够将他逐出关中。一旦把龙骧军撤走,所有的大好形势都将付之东流,若使李嗣业在关中站稳脚跟,陛下将来回关中则难若登天。”
谁知李辅国哼笑一声道:“郭令公你还在说自己能够打败李嗣业,依咱家看你根本不是李嗣业的对手,与其把陛下的龙骧军交到你手里消耗掉,倒不如由陛下带到江东作为根基。”
郭子仪又叉手道:“陛下带龙骧军下南阳,臣所率两万朔方军无法在关中持久,陛下命我归灵武,但关中以西已经被李嗣业大军堵住,若是强行前往,只怕损兵折将也难以抵达。”
这次李亨终于亲自开口了:“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朕思虑不周,既然朔方已经不可去,那朕任命你为襄阳淮西节度使,代替鲁炅坐镇襄阳。襄阳乃是荆襄的大门,更是整个长江的咽喉,朕只有把襄阳交给你,才能够稍稍安心些。”
君臣二人的志向完全不同,所以沟通也出现了误差,郭子仪时刻认为自己能够保住关中,让他带兵逃亡襄阳,就等于白白地将整个北方交给了李嗣业和史思明争夺。而李亨的意图则是放弃整个北方,独占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把北方变成李嗣业和史思明的养蛊斗兽场。
在他的意识中执着地认为两虎相争必会两败俱伤,但他却没有长久地考虑到,只要其中一方除掉另一方统一北方,到时候胜利者就拥有南下一统天下的资格,大唐王朝可就真算是气数已尽毫无生机了。
郭子仪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进行判断,既然皇帝已经要南逃,关中落入贼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无法替皇帝将关中守住,但绝不等于把整个北方拱手让出去。所以与其退守襄阳,倒不如退到汉中。汉中不但是蜀中的门户,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汉中北可威胁关中,西可通达陇右,东可到达荆襄。
李嗣业一旦占据关中,将陇右河西朔方控制在手中之后,下一个进攻的地方定是汉中,如果让他占据汉中继而进攻蜀中,那么天下改朝换代就是必然的事情。
“启禀陛下,襄阳离关中太远,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臣欲率朔方军进入汉中,以抵挡李嗣业制止其企图从汉中攻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