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三季稻(2 / 2)

扶得起的阿斗 洌酒 1686 字 10个月前

“一年三熟的水稻?”诸葛亮和庞统都很是震惊。

刘禅说道:“绝对是有的,那里常年高温,水资源丰富,极为适合水稻生长,别说交趾郡那边,在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这边都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那地方就是个粮仓啊!”

“那为何我们不曾听说过?”诸葛亮有点疑惑,他一直住在荆州,荆州距离交州很近,也不曾听说过交州那边的水稻能一年三熟。

“那是因为交州人口太少了,再加上物产丰饶,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怎么会愿意细心呵护水稻,他们一年收获一次水稻就能吃饱了。汉人到了那边,倒是吃苦耐劳种植水稻,但也耐不住一些蛮人的骚扰,又加上不敢尝试突破,故而一年最多只收获两次。咱们在交州,鼓励生育、迁徙流民、归化蛮人,教他们种植,交州短时间内人口会大增,在以政策鼓励耕种,设立专门负责督促耕种的官员。”

百姓的思维局限,再加上一些种植方式的原因,交州很少有人去尝试三季稻。

如果有合理的种植栽培方式,应该是能很容易种出三季稻的。交州地处最南方,热量高、降雨充足,水稻生长的快,完全是符合种植三季稻的条件。只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两季稻还是在唐朝出现的,这个时候是农业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包括种植方式以及种植经验的积累,到了明代时期,岭南出现了三季稻。

如今这个时代,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普遍种植小麦、粟,南方则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种植水稻等作物。不过种植方式太多是粗放的,刘禅记得看过资料,说北方粟的种植普遍产量大概是三百多斤,而水稻的种植亩产大概是两百余斤。(折算成现代计量单位了)

高产田再经过精心培育,粟、小麦大概产量是三百斤到五百斤左右,水稻的产量则要低许多。高产田很少见。

刘禅想要让东汉末这个时代的水稻从一季稻跳跃到三季稻,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但是并不是不能完成,这需要刘禅用超越这个时代一千八百年的知识、经验积累来完成这个飞跃了。

刘禅前世小时候是种过田的,后来又浏览过不少种田类知识,算是有点皮毛心德,搞出三季稻难度高,但是高处两季稻却并不是难事的。

“你还知道种田?”庞统惊讶万分。

刘禅不以为然道:“看过别人种田,知道一些东西,再加上看过不少的种田的书籍,我从中总结出来很多经验,觉得现在种田的方式能得到很大的改进,现在这个种田方式是很简单粗放的,改进空间很大。”

诸葛亮笑道:“能从书中总结经验得失,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何止了不起,我就是个天才。”刘禅得意的说道。

笑话,小爷脑海里的东西要是全部拿出来,吓都要笑死你们两个了,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何惊讶的?

现在给他人一种自己是天才的看法,那么以后刘禅突兀的拿出一些后世的东西,就能以自己是个天才来完美解释了。

庞统笑骂道:“少要得意忘形。交州之事暂且押后,或者等你得空之后亲自去办。”

刘禅却道:“士廞就在成都,现在就可与他商议,我们先行的步骤现在就可以做,做好这些之后再去捣鼓三季稻的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阿斗,你真的能弄出三季稻?”诸葛亮再次认真的问道,他刚刚大以为刘禅是在带着半分玩闹半分认真的心态,现在看刘禅真的打算弄这件事,诸葛亮就知道刘禅刚刚是百分百的认真程度,并无半分玩闹。

“莫非亮叔还觉得我是因为你们编纂蜀科枯燥无比,过来和你们开玩笑玩吗。”刘禅无奈说道。

“如果此事真的能成,意义重大,能活亿万人,功泽千秋。”诸葛亮凝重说道。

庞统也道:“三季稻出,可成圣人。”

“那就让我试一下。先让士廞在交州增加人口、开垦荒地、修建道路,这都是要钱的。咱们益州得拨款派人啊。”刘禅说道。

士廞第二日被招入州牧府,然后一番密谈之后,士廞于下午离开成都返回交州,其中跟随士廞一起的有一百余名名官吏,这些官吏将会充任交州各郡县的要职,另外荆州那边还会有一百余名官吏入交州,协助交州招募流民、归化蛮民、开垦荒地等事宜。

在刘禅的力主下,刘备开始对交州进行开发、经营。交州在刘禅描述的蓝图中,迟早会成为富饶一方的土地。不过据刘备后来透露,投资开发交州,完全是看中了交州临海产盐,盐可是暴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