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凯旋大典(上)(1 / 2)

大明墨客 谁家郎 1326 字 10个月前

驻地离京师几十里的距离,一大早的所有锦衣卫都换上了新装。

这是连夜从京师送来的。

洗去征尘,换着锦衣,整个三千营的兄弟们捯饬好后,拔营起寨。

郑长生鲜衣怒马,手握着老朱送的那把镶金嵌玉的马鞭子,朱允炆最怕的就是这玩意儿。

皇爷爷赐给老师管教他的,要是不听话,郑长生可以直接执鞭就抽。

你说吓人不吓人?

一路走来,白雪皑皑,道旁村庄炊烟袅袅,好一派诗情画意。

郑长生不禁感慨,华夏族群对于战乱后医治创伤真是治愈力惊人啊。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俨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犹记得去杭州查办李善长的时候,沿途所见到的村落破旧不堪,家有炊烟者都少。

当时他还感慨万千来着,可是这才多少光景?

随着皇上大力推行土豆的种植,百姓们裹腹的口粮算是有了着落了,不用再为了一口吃食而死人了。

家家有炊烟,就是最好的明证。

但愿华夏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郑长生的思绪不知不觉间,就飘飞了好远好远......

每隔十里都有快马传递消息,一程接一程的传递,直到京师帝都的南门。

南门外彩棚高搭,旌旗彩带飘扬,俨然一片欢乐的海洋。

围观的民众们都翘首以待,都等着亲眼观瞻一下永和伯。

关于永和伯郑长生的传闻,民间流传甚广,尤其是京师地段。

都知道正是永和伯郑长生发现并种植土豆,然后再请求皇上全国推行。

这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啊。

小农经济时代,受生产力限制,土地的产出有限,出去地租和税粮后,一家人剩下的也真心不多。

固有青黄不接一说。

就是新粮未下,旧粮已尽的意思。

那怎么办呢?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活命。

人活着,就是跟饥饿在做斗争。

在没有土豆之前,人们活的苦啊。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只能是苦苦的捱着。

现在则不同了,有了土豆这绝好的口粮,人们再也不担心挨饿了。

是以,人们对郑长生感激之恩,你就想吧?

就如同后世人,感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似的。

民间关于郑长生的传说很多,有人说他是星宿下凡,受上天派遣专门来拯救黎民苍生的。

当然这是迷信了,反正郑长生是不相信这虚无缥缈的传说。

不过有人信啊,百姓大多大字都认识不几个,而且很愚昧,很容易受影响。

有的人家里甚至供着郑长生的牌位。

也可见人们对他的感恩之心。

......

......

人们在焦急的等待着,快马来回穿梭已经七次了。

还有最后的十里,就要见到传说中的永和伯爷了。

人群中议论纷纷,有好事者曰:其家三叔的儿子的岳父的堂兄的儿子,在永和伯麾下效力。

据他说,永和伯爷慈眉善目,面如冠玉,是气宇轩昂。

而且为人和善,待人以诚,曾经查夜期间亲手给他盖过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