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喜讯(1 / 2)

大明墨客 谁家郎 1264 字 10个月前

走时青草依依,回时已经白雪纷纷。

大半年的时光过去,郑长生终于不负使命回师帝都金陵。

他们离京的时候并不为帝都百姓所知,只有老朱以及朝堂高层知道。

当日老朱祝酒践行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全压到郑长生的肩头。

现在不负众望,剿灭弥勒教而回,搂草打兔子顺便来了个改土归流,收服侗区数十万众,版图扩大了许多。

这是开疆拓土的绝世大功啊!

行至京师八十里处,就有官员迎接停歇。

说是皇上的意思,让他们休整一下,等候上谕在入京师,老朱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凯旋仪式。

弥勒教在老朱的心头就是一根刺,郑长生给他一下子连根拔掉,解除他的心头之患,老朱接到密报兴奋的觉都睡不着。

还有,郑长生的这次改土归流,堪比数十万将士劳师远征所取之成果。

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给朝廷收服这么大的一块疆土,论功劳的话怎么封赏都不过分。

如果是资历高深的将帅取得这样的成果,就是封一个国公也不是不行的。

可是郑长生太年轻了,二十岁还不到就有这样的功业,现在就封国公,那以后再立下功劳呢?还怎么封?

老朱考虑的当然要比常人长远。

年纪轻轻的就位列国公,还有救驾之功,开疆拓土之功,这要是郑长生骄傲自满起来,未必见得是好事。

可是呢,郑长生偏偏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那就只能从旁的方面找补了。

例如,礼遇,极高的礼遇,这就有了凯旋仪式的举行。

好吧,郑长生虽然想归家之心煎熬的很,可是老朱要折腾,那也只能俯首听命了。

不过,郑长生可没有下令让将士们进城休整。

而是在城外一块空地上安营扎寨。

出征得时候就保持着战斗警戒的队形,一路拉练直到侗区。

回来的时候亦如是。

他意在锻炼锦衣三千营的军事素养。

军队就是为打仗而生的,可不是享乐的。

要时刻保持着警觉,做好随时都能拉出去决战的本领。

还要做到有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效果。

不然,还怎么称之为军队?

况且,这支军队可不是寻常的冷兵器,而是全火器,清一色的燧发枪,这跟冷兵器的军队的战斗方式都不一样。

要知道这是御敌于百米之外,擅长远距离不接触杀敌的一只军队。

可不是刀对刀枪对枪的近距离搏杀的军队。

如果不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一旦被敌人近身搏杀,虽然有训练的刺刀阵法,可那毕竟是万不得已的选择不是?

所以,能做到百米外毙敌,那是最好的。

锦衣三千营,经过郑长生作战理念的引导下,而且又经过实战的考验,现在依然形成了完备的战法。

警戒线都能撒出去三公里,一旦有事,迅速预警,大部队迅速集结,扑上前去。

一路上锦衣三千营的将士们是如临大敌,因为统帅郑长生下令辅兵三千人和火器营的三千人,夜间袭扰,实兵对抗。

经过血于火磨练的军队,未来大明帝国最精锐的一支王师,依然是悄然成形......

自郑产生下令安营扎寨始,一个时辰之内,一座座行军帐篷已经搭建完毕。

中军大帐旁的郑字大旗迎风招展,在漫天雪花中随风飘舞。

格云朵实在是冻坏了,躲在温暖的装有火炉的马车中不愿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