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小棋子大布局(1 / 2)

大明墨客 谁家郎 2491 字 10个月前

事情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郑长生在皇家春耕那天偶然间的发现了李芳雨和老朱的宜才人貌似有点不对头。

那种炽热的眼神的交汇,明显看出不对头。

抱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想法,让王德用查了一把,这就发现了宜才人果然和李芳雨有联系。

让郑小刀跟踪监视了一阵子,可是又没有动静了。

后来郑小刀和郑小斧他们申请加入了锦衣三千营。

郑长生也忙于训练,就忽略了对李芳雨的监控。

等事情忙完后,也就到了刘伯温传衣钵给他的时候了。

接管了隐卫,看到鸿胪寺里竟然也有隐卫的存在,这才让郑长生的好奇心又滋生了出来。

这一问之下,还真是找到事情的根由了。

靠,就说嘛,那日里看到两人的眼神就感觉不对劲,原来中间还有一档子这事儿。

郑长生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先不声张。

相信李芳雨不是傻子,他应该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就算是李芳雨爱极了宜才人金淑贤,他也不会和金淑贤出什么事情的。

女人入宫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先验看是不是处女,古人对于这样的法子很多。

不在赘述,那么既然金淑贤能够得到老朱的封号,那么就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还有,李芳雨作为政治世家出身,他岂会不明白其中的严重性?

金淑贤是从整个高丽国豪门贵族中选出来的女人,是要进献给伟大的宗主国大明皇帝朱元璋陛下的。

他要是敢动了朱元璋的女人,就先不说他们高丽国内怎么处罚他,单单就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的一句话,他们整个高丽国,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给朱元璋戴绿帽子,这后果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使节能够承受的。

“明成,数月以前,也就是春耕后不久,李芳雨曾经让人向宫中给宜才人送过东西,还有,宜才人宫中的大太监李长发曾经出来跟他密会过。

这事情你了解不了解?”

“回伯爷,这事儿卑职还真了解。那日,李芳雨一大早的就去了鱼龙混杂的西城水门附近的香烛纸马店,买了许多祭祀用的东西。

也是卑职多留了一个心,本来一大早的刚入值,可是卑职看到他换了一身,我大明普通百姓的衣服。

神情严肃的走出高丽馆,当时卑职就让人跟上他,摸清了他的去向。

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还真用上了。今日向伯爷汇报,希望能够帮到您。

至于王德用和李芳雨私自会面一事儿,卑职无能,没能及时察觉。”

郑长生真是没有想到,这叶明成还真是一个人才。

能够有如此敏锐的嗅觉,还能做到跟踪不露声色。

这就是一个天生的做情报的好手啊。

就这样放在鸿胪寺里面,还真是浪费了。

说是大材小用一点都不过分。

试问,鸿胪寺里面,就包括现在锦衣秘谍里面,又有几个人是能有他这般心思和眼光的?

明明精通两国语言,可是对外却一字不漏,郑因为此,得到了宜才人和李芳雨两人之间关系的情报。

能够从李芳雨的异常,发现不对劲,及时的派人跟踪,掌握情报。

这份心机,这份头脑,绝对是一把好手。

“明成,你家里还有什么人?”郑长生给他倒了一杯茶,递了过去。

叶明成心里一阵激动。

双手接过茶水,恭敬的道:“回伯爷,卑职家中父母俱健在,内子照顾一双儿女也算尽心。卑职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如果有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的任务,卑职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郑长生微微一愣,对叶明成的感官顿时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能够从自己这不经意之间的一声问候中,发现自己的真实意图,这份能力实在是非常人所及的。

有句话说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真的是很难能可贵的。

“明成,你说的是你心里的话,我可以看的出来。今天先不说了,你回去好好的准备一下,我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去做。”

郑长生有点动情,他上千轻轻地又拍了拍叶明成的肩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给叶明成一个回家里跟妻儿老小温存道别的时间。

郑长生准备下一盘大棋,这个棋局在他的心里酝酿已久,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这下子好了,遇到了叶明成。

几乎就在一瞬间,在郑长生的脑海里,就已经成型了。

明初,由于冶炼采矿技术的落后,大明的铜币发行和流通,根本就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就更不用提国际贸易了。

所以,大明才有了宝钞的流通。

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后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正德年间废止。

说起来大明的宝钞,印框高约三十厘米、宽约二十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之一。

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票面上端为“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汉字。

初行宝钞时,一石米值钞一贯,后来随着当政者不通经济之术,滥发之下导致贬值。

说起来,根本原因,还是明太祖洪武年间由于当时缺铜。

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

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洪武二十二年朝廷又发行小钞五种,即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

永乐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

永乐二年(1404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这就已经处见滥发宝钞的严重后果的端倪了。

到了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这个时候经过控制下降了不少。

可是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

宣德七年(1432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五文;这个时候的恶果,就是大明百姓自己吞食了。

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

当时是“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

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

其实呢,宝钞制度在当时,也是很有用的,很是解决了大明那个时候的钱荒。

如果后来不滥发的话,这绝对是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创举。

可惜的是,事与愿违,一帮不懂经济的腐儒,缺钱就发行一批,再缺钱再发行一批。

导致的后果,就是大明经济的坍塌。

就跟当年民国滥发金圆券是一样的后果,通货膨胀之下,购买力极度的下降。

郑长生来到这个世界后,就一直在研究大明的钱币问题。

不过他没有说,心里可是一直没有放下。

钱荒,现在还可以用宝钞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