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相熟的人,聚拢在一起,小声的议论着。
朝房里嗡嗡之声不断。
郑长生肚子一人躲在角落里,闭目养神。
刘伯温拖着沉重的身子,也硬是来上朝了。
他的地位可以说是文官中的翘楚了,李善长和胡惟庸的死掉,他目前成了大明官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过他一直是称病不朝,很明显他不想卷入这纷乱的朝堂势力之中。
王大龙是他的贴身侍卫,搀扶着他来到朝房的椅子上坐下,才退出去。
刘伯温不住的咳嗽着,使得乱糟糟的等待上朝的朝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啊呀呀,刘老大人您也来了,多日未见您老可是清减了不少啊!”
一众的御史台官员把刘伯温围在中间是嘘寒问暖。
良久,刘伯温止住了咳嗽:“诸位同僚,今日乃大朝会,皇上有明旨,老朽不得不来啊。不过老朽病体沉重,恐不能久持,为皇上分忧就有劳诸位了。”
一个开场白,简单明了,道明自己的观点。
他这是要躲清闲啊,不想过多的参合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说完这些,他就开始闭目养神,跟郑长生一样,如庙里的泥胎一般,一动不动。
徐达和汤和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也都闭口不言。
刘伯温老狐狸一个,他都不开口,那谁还敢开口啊。
朝房里静的有点吓人。
郑长生慢慢的张开了眼睛,刚才还乱糟糟的呢,可是一瞬间就冷场了,似乎他已经习惯了在喧闹中的氛围,猛然间安静下来,有些不习惯似的。
忽然钟鼓齐鸣,额,上朝了。
文武分列两班,鱼贯走出朝房,来到金殿之上,分列站定,等候老朱的到来。
老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主持今天的朝会,等待着他宣布重大的消息。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将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因为今天的大朝会除了老朱登基以及圣寿的时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山呼万岁,君臣礼毕。
照例,老朱先处理了一下六部尚书报上来的事情。
都是一些很寻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的事件。
这是前奏,所有人心里都明镜似的。
他们期盼,等待的是接下来老朱的议题。
老朱喝口茶,清了清嗓子:“诸位爱卿,今日咱跟你们宣布一件朝廷的改革章程。”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重头戏来了。
也不知道皇上这次的改革是什么样的。
前几年陆陆续续有新政的推出,以周明通为首的商务部的出现都已经够让大家惊讶的了。
中书省的裁撤,六部的崛起,包括第七部商务部的横空出世,再有就是出现了一个喉舌机构,新闻周刊。
这都是旷古烁今,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
不过貌似效果都还不错。
这也就是文人集团的弱势,老朱强势。
如果是换做别的君主不强硬的话,恐怕就一个裁撤中书省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自古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何时真正的止歇过?
“诸位爱卿听仔细了,咱决定成立农业司,专管农业事宜!另外还有两项重要的改革。
其一,锦衣卫督查百官;
其二,放开国民的束缚,全体国民皆我大明之子民,上下一体,自由平等,自由劳作,自由通行全国。”
话音未落,有人出班上奏:“皇上,万万不可!”
徐达看的真真切切,刘伯温的眉头顿时就锁紧了。
出言者御史台言官胡图也。
徐达偷眼观瞧老朱的脸色阴沉的一批,似乎在极力的忍耐。
“胡御史认为有何不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你的想,大家也都议一议。”
刘伯温手捂着嘴,咳嗽的声音不断的传出。
大殿上的气氛有些诡异。
不过御史胡图似乎没有意思到刘老大人在提醒他,要他慎言。
胡图也算是御史台自刘伯温以下的资历最老的老人了,自从刘伯温称病卧床以来,他是主持御史台的第一人。
文官清流之领袖人物。
他的话还是在文人士子中间极有分量的。
而且老朱也很看重他。
不过今天老朱宣布改革,这是经过反复考量后的结果。他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这个愣头青的家伙。
老朱打算采用郑长生的科学治国,逐渐的一步步的削弱酸腐文人的力量。
一个个的都是空谈误国之辈,论起来实干的人,还真是找不出几个。
对于文人的势力,老朱也是早有防备的,不过他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之罢了。
郑长生的建议一出,正好给了他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愿景。
他这是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按照郑长生的思路走了。
准确的说他是相信郑家先人的智慧,郑长生只不过是继承了其先人的遗着罢了。
老子给了你们这帮文人十几年的治国机会了,可是到现在还是贪腐成风,百姓依旧是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下。
可是看看京师的秦淮河上,纸醉金迷的都是些什么人?
苦出身的老朱心头在滴血。
他夙夜忧思,苦于治国无方,你们这些人大鱼大肉,吃喝享乐。
拿着老子给你们的俸禄,还握着老子赋予你们的权利,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这就是你么奉行的儒家治国的结果。
老朱生气啊,气的肚子都要炸了。
现在老子要换一套治国方略试一试,可是还没怎么着呢,你们就沉不住气了,就要跳出来反对了。
你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胡图在老家的地都已经超过一千亩了,还有老家的大宅子是怎么来的。
你那两房刚十八的小妾刚娶进门,就又娶了一个十六的小妾。
额,老朱心里火都要安奈不住了。
可是胡图犹自不醒,侃侃而谈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旁征博引起来......
大明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