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太子朱标,《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
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
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
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方孝孺:“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圣子承皇业,能疏四海衰。“
可以说朱标自从被老朱立为皇太子后,协理国事还是很有章法的。
他从小就被大儒宋濂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
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
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
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着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
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
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
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于他的死,说是病死,其实说实话应该是被老朱气死的。
朱标年仅三十八岁逝世并不是没有先兆。
在病逝八个月前,朱标奉命视察陕西之时就感到身体不适了,但却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
一回皇城,朱标就像朱元璋阐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给出了相应的意见。
但是,转折点就在朱元璋让朱标去审理罪囚这件事上。
朱标一向仁德,所以,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不会采用重刑。
由于朱标生病,朱元璋命吏部尚书詹徽辅助他审理案情。
詹徽却在朱标不知道的情况下判了囚犯重刑,得知此事的朱标立即找到父皇阐明缘由。
并且谏言:立国应该以仁为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刑法来解决的。
朱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宠爱自己的父皇居然勃然大怒,认为太子朱标僭越,想要替代自己治理江山。
没成想,在病中的朱标见到父亲发火十分惊恐,病情愈加严重,终于,在四个月之后离世。
朱标在临死之前还不忘将儿子叫到床边上,直言是詹徽害了自己。
其实,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埋怨朱元璋滥用刑罚来着。
朱标死后,朱元璋自己是痛心疾首,但是,他永远也不会认为害死太子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己。
只是时常在朝臣面前感慨太子的早逝,自己的痛心,这也可以佐证了。
郑长生对于太子朱标的了解可不紧紧限于史书上的记载。
这么多年来他也是跟朱标接触颇多的人之一,就从他被老朱任命为太子詹事府的少詹士后,尤其是以算学折服了太子朱标。
朱标是很礼贤下士的,对于人才,向来是不吝惜笼络使用。
不过郑长生是老朱看重的人,很快的就被老朱令委他任,也就不了了之了。
再后来就是郑长生的各种建议均得到他老爹朱元璋的认可,大为施行,他作为储君是完全知情的。
别人不知道老朱的这些时政方针是怎么来的,朱标可是心里明镜似的。
朝臣们都私下里盛赞皇上英明神武,治国良策一拍脑门就有,张嘴就来。
为此老朱也是乐的见其成,乐的享受这份“虚荣”。
郑长生虽然没有在太子身边任职,但是关系却不曾断过。
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赏赐郑家。
尤其是担任了皇太孙的老师后,太子朱标更是心中喜悦。
虽然他固执的习儒家,但是他也知道郑长生科学之道的应用是利国利民的。
只要是能够利国利民,管你什么家,什么派,都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
和是他老爹亲口教导他的话,为君王者,就是要善于利用人才,这才是驭下为君之道。
郑长生大婚之时,皇上一家三代人,悉数到场,这就可见一斑了。
是以,郑长生去太子府,那就跟走亲戚串门似的。
抬脚就进,没人阻拦他。
在太子府的书房里,郑长生见到了刚清醒过来的太子朱标。
以及守候在病床前面的皇太孙朱允炆,还有太子妃常氏。
母子二人皆泪眼汪汪,哀泣连连。
太子府的幕僚们等候在外厅,一个个如丧考妣。
太子的幕僚,这是以后皇权更迭后的大明朝堂的中坚力量,可以说都是老朱给太子配备的顶级力量了。
太医院的秦明这段日子一直的在太子府陪护着,雨花书院的事情都没有功夫去理会了。
太子,国之储君也!
其安危关系到国本的稳固与否,什么天大的事情也得放下啊。
郑长生说是对医学有涉猎,可是也只是外科有点常识罢了,真要是比起来治病救人,他不如老夫子秦明。
“郑监院怎么来了?”秦明很是惊讶的起身。
“有秦老先生在,相信皇上对太子的病情应可以无忧了。”
言外意思很明显,他是代表皇上来看望太子的。
“老师?!”
朱允炆迈着小短腿,跑到郑长生的面前拉住了他的手,一副撒娇的样子。
郑长生抚弄了一下他的小脑袋:“功课有没有做好?”
“老师如不放心,可以考校一二!”
看着小家伙很自信的样子,郑长生并未真正的去考校他。
他来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指点考校朱允炆课业的,他是要看太子的病情的。
对于太子发病的原因,他要搞清楚,好回去给老朱交差啊。
郑长生左右环视了一下:“我有事要和太子殿下谈,请太子妃和皇太孙移步偏殿等待。”
太子妃常氏知书达理,自然明白郑长生是有话要和丈夫说的,他可是代替皇上来的。
男人家说的是国事,一介妇孺怎好在旁边碍手碍脚?
是以,她拉着朱允炆就走了出去,并遣散了在等待的太子府的幕僚们。
秦明刚要走,被郑长生一把拦住了。
“秦先生且慢性,我只是看看太子殿下,了解一下病情,还需要你的诊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