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形阵与普通由左、中、右三部方阵组成的叠阵有所不同,其两翼大多以马军这样机动强的部队组成,所以看着也是三部分,但两翼并不具备稳固或维持阵线的作用,而是随时准备脱离并发动冲击,属于非常主动的攻击阵型。
“......其左右两翼皆为马军,中部则为步军,步军前后三排......”
郭如克暗自点头,通过早先刺探的军,他清楚这是杨彦昌最常练的军阵。
“......敌之马军左右翼各有六千,中间步军当在四五千上下......”
边顾君命听到这里,眼珠滴溜溜转动,不安地搓起了手。充耳全是战鼓号角之声,兼得远远近近人马呼喝此起彼伏,战事未开,气氛如临血战之境,不由得他不紧张。
对面顺军马军一万二、步军四五千,合计达到一万六千余众,两倍于己。郭如克听到这里,印证了自己的猜想。杨彦昌之所以有胆量出城三十里邀击赵营,没有其他可能,必是与高一功部会合了。赵营夜图谋顺军,顺军亦是防备不懈,反应如此迅捷,可见平没少谋划协调。杨彦昌本人固然勇猛,可未必智谋至此,这条请君入瓮的计谋十有**是由他的副手、曾为罗汝才谋主的吉珪提出来的。李自成安排杨彦昌与吉珪这一武一文搭档守南阳府,眼光的确老道。
郭如克先前的担心转眼成为现实,此时他却神色不变,待塘兵退下,从容顾问左右亲兵材官道:“左右两翼可曾布阵完毕?”
材官们举目远望,透过遮天蔽的无数翻飞旗帜寻找目标,很快回道:“左翼已成,右翼后部尚在部署。”又道,“贺人极部马军已一分为二,分别在左右翼最外侧游弋戒备。”
“中军大旗指示,全军固守,等敌军近。”郭如克点点头朗声道。顺军既然摆明了要进攻,正可以静制动,见招拆招。
“咚咚咚——咚咚咚——”
战鼓擂动,骤然急促起来,先后有数匹塘马穿过军阵间空出了缝隙回报顺军动向。最新到来的塘兵喘着气道:“敌军人马缓步而行,前沿已至八百步。”
“传令,着三营各以二号红夷炮齐!”郭如克当机立断,一面吩咐材官摇旗,一面派遣塘兵分别往前沿阵地。旗语、口令皆至,军令方才有效。
八百步可算进入赵营二号红夷炮有效打击的范围,但实际精度未必令人满意。此时他下令发炮有个名目,叫做“当头炮”,主要目的不为杀伤,而为用炮击震慑敌军、削弱敌军士气,甚至可以扰乱敌军秩序令其进退失据。
两军相争,士气至关重要,军心的稳定也是重中之重,郭如克深明其理,就算现在发炮杀不死几个敌兵,但对整场战局的影响必能贯穿始终。
正面居中的起浑营火炮配备最为完善,为了发挥优势,全营四哨未曾如左右两翼那样分前后两部巩固为主,而是放弃纵深,换以并排展开、拉长阵线突出火力。督战的彭光望着远方黑云压来也似的顺军阵列,跟着本阵中军大旗的指示,喝令大旗手摇动起浑营中军旗帜。登时间,并列一排、前沿整齐如同刀削的起浑营四哨从西到东一连数百步,上百面小旗齐刷刷朝前指去。
旗穗在微风中同时晃动,密密如垂柳丝绦,紧随其后,最前方数百名炮的兵士虽有厚棉花堵住耳朵,可依然下意识不约而同地紧捂双耳。黑沉的天空下,十余门红夷大炮炮口黄红耀目的火光连成大片,照亮前方数十步的草地,震耳聋的轰响直似有着将天地撕裂的气势,撼天动地。站在阵中的彭光在一瞬间甚至感觉站着的地面都陡然一斜。
“清膛——”
“填弹——”
耳中仍回嗡嗡耳鸣,炮手忙碌的声音大作,令人如坠喧哗的集市。
“发——”
后排的兵士还未反应过来,炮声再起,这次齐出去的并不是二号红夷炮,而是转为填补二号红夷炮准备间隙的十余门大佛郎机炮。它们每发俱填大量铅丸,以霰弹形式攻击,比起势大力沉的大铁弹、大铜
弹,杀伤覆盖面极大。
放眼望去,遭受了一轮红夷炮猛轰的顺军阵列四周缕缕萦绕的黑烟尚未散去,仿若瓢泼大雨的铅丸接踵而至,它们就像饥肠辘辘的过境飞蝗,不顾一切哗啦啦从天倾泻。八百步外,覆盖打击的铅丸显然比大铁弹收效更著。本还极力弹压着军纪的顺军步军阵中再也抑制不住,各类哭喊尖叫不绝,凄切如丧考妣。
彭光看得仔细,黑云下黑烟中,顺军中间步军进军明显滞缓。有此成效,他的心仍毫无放松。杨彦昌的步兵排列成三条阵线,第一条为新兵、第二条为轻甲兵、第三条则为带甲老兵,这是赵营很早就明晰的细节。再看最前方顺军那些步兵东倒西歪,毫无章法的模样,必是新兵无疑,真正需要提防的危险,还躲在这些遮蔽后默默前进着。
“压药——”
“点火——”
彭光的耳边炮手的吆喝紧锣密鼓一声接一声,他赶忙捂住双耳。
“发——”
十余门红夷大炮接替佛郎机炮,爆发出更加猛烈的怒吼。彭光咽了口唾沫,心潮澎拜。天色渐渐暗弱,火光伴随着地动山摇仿佛雨夜闪电将在一瞬间天地点亮。
透过浓密的硝烟与飞溅上天纷纷坠落的土块草皮,他转看顺军两翼,只见此时此刻,随着当先几匹快马冲透烟雾,顺军两翼似蚁攒动,一时间万马奔腾,势比高山雪崩,望之厚厚团团犹如黑云坠地,水银泻地般漫天漫地铺满了辽阔无垠的平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