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川事难定”四个字,王来兴权衡利弊,毅然说道:“也罢,龙文光不仁,休怪我不义。大事为重,后真要追究责任,我来担就是。”无法控制成都府不免累及全军,赵当世委托自己经略四川的计划亦会搁浅。两害相权取其轻,王来兴知道赵营军事力量强,政治力量也今非昔比,回到朝廷层面博弈未必会落下风,底气由是多了几分。
覃奇功坚声道:“我军入川,之所以所向无前,靠的就是一股气势。倘若只因龙文光闭门不纳便作罢,声势必然受损、军心必然涣散。更别提此前说到的那些那三点必取成都府的理由。曾英来报信,便是看准了我军之势胜过川抚衙门,我军踯躅不前,将士心寒,川事难定。”
“这......”王来兴想到赵当世此前对自己“万事小心为上”的叮嘱,依然踌躇难定。
“对,犯我赵营者虽远必诛,我军强而成都弱,龙文光来犯我,我军大可不必忍气吞声。只需把他想设局赚我的事坐实了,纵然后翻旧帐理论,我等也不理亏。”
“攻下成都城?”王来兴不由一惊。
覃奇功面沉如水,道:“先礼后兵,龙文光要坏了规矩破了盘儿,咱们也不必与他客气。川事迫在眉睫,我军亦无他选择。龙文光摆下鸿门宴,咱们正好顺水推舟,反将他一军。以他不轨之心为口实,攻下成都城。”
“龙文光既有谋我之心,只怕用正常手段,我军难以踏进成都府城一步。”王来兴忧心忡忡道。一山不容二虎,龙文光不肯合作,自己能逃过鸿门宴,却也难向成都府求得臂助,对军队的后续行动十分不利。
最后成都府战略位置很重要,作为偌大平原的核心地带,只要成都府一不失,对整个四川最富庶区域的掌控力就一不散。得成都者得四川,赵营当前已经将川东重镇重庆府及川南咽喉泸州府拿下,如能再将四川的心脏成都拿下,川东、川南、川中连成一片,基业可成,对上川北诸军镇与西军,掌握了主动权,进退自如,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周旋。
倘若龙泉镇的军队临时退回泸州府或转移到别处,这道防线毫无疑问将出现重大纰漏,西军抓住机会见缝插针,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更大的隐患则在于,几地脱节,失去相互策应的能力,极易被西军分割包围,乃至次第消亡。
其次针对围剿西军,有石砫兵控扼住通往川东的咽喉泸州府并由龙泉镇的主力军队进行策应,西军在贫瘠的川西南熬不下去,定然会北上落入成都府的彀中,可以说联军此前已经做好了较为严密的布置。
目前大军已经进驻毗邻成都府城的龙泉镇巡检司,本地府库存粮寥寥无几,军令也不许纵兵哨粮,要求取充足的粮饷,只能依靠富殷的成都府城。
明代有俗谚“府到府,三百五”,指的就是相邻一座府城到另一座府城之间直线距离大致处在三百五十里。譬如涪州到成都三百五十里,夔州府到涪州又三百五十里,若视实际水陆路的曲折再算,则夔州府到成都府的辗转距离则超出千里。在这样长的一个距离内采取后方粮线补给的方式势必会在途中大量消耗粮草,效率底下。因此超出千里,军队通常就主要采用因粮当地的方式进行补给。
首要原因便在军粮。此前军队所需粮饷,一半来自夔州府稳定的粮线接济,一半来自所经州县的府库贮藏。这样的补充模式在中短距离内行得通,而今却不再适用。
转出成都府城、回到龙泉镇巡检司后,他第一时间将龙文光设鸿门宴的报通知给了王来兴。当时的王来兴着实心寒,心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立刻带兵退回泸州府,徐图后举,但覃奇功及时劝阻了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无法达成入主成都的战略目的,这次入川的行动实则与失败无异。
曾英起兵,不为他自己,也不为四川巡抚衙门,他只求保一方平安、护一方太平。这是他的原则,即便楚兵是客,与他原则相合,他甘愿受之驱驰;即便川抚衙门是主,与他原则相悖,他也不愿同流合污。
第四,朱至澍找龙文光谈话,毫不留甩出了逐客令。龙文光失去了最后的靠山,如遭雷击,心如死灰之下亦不再负隅顽抗,传令给刘佳胤、郝希文等解除了武装。朱至澍眉开眼笑,打开了端礼门,亲自迎接王来兴入府。
至此,王来兴才真正吃上了蜀王摆下的接风宴,只不过这一次的席上,龙文光垂头丧气,王来兴则意气风发。
夺取成都府的十后,全府局势慢慢稳定,然而期间,三个消息先后送到了王来兴的手上,四川的波澜远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