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沉寂了二十年的欧洲局势再度被打破:面对法国所抛出的新一轮扩军计划,德国政府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声明。在各国记者的镁光灯镜头面前,德国外交国务秘书纽赖特宣称,以戴高乐为首的法*政府是在蓄意破坏欧洲和平、为周边制造紧张气氛,而这是德国所无法容忍的。声明最末,纽赖特代表德国勒令法国立即停止扩军,并恢复到《阿姆斯特丹和约》框架下的情况,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法国自行承担。作为德国头号盟友的奥匈也在第一时间予以了支持。
春风吹舞,骄阳热烈,德国政府在春夏之交的这番铿然有力的声音,让世界都仿佛回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情形。1913年的同一个季节里,法国悍然撕毁1905年签署的阿加迪尔协定、派兵占领了摩洛哥全境;在多方交涉无果之后,早就和法国怒目相视了四十余年的德国登时向宿敌拔出了利剑,并通过一年波澜壮阔的战争,定鼎了今天在欧洲大陆上绝对主导的局面。而在今天,历史似乎就要再一步重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当今的法国都不具备和德国相抗衡的实力!
就在世界各国都为骤然紧张的欧洲局势而心中悬起的时候,自知目前实力不敌对手的法国明智的选择了后退;法国外长达拉第称己方并无任何破坏欧洲和平的意图,而仅仅是准备拥有符合法国世界地位、并能保护自身安全的合理武装。为了表示和平的诚意,法国政府决定暂缓实施其中的大部分条款。骤然笼罩在欧洲上空给的阴云开始逐渐散去。不过在这一段插曲之后,英法两国国内却都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德浪潮,起事者将德国的这一做法比喻为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强盗,却要让其枪口压迫下的文明民众连削水果用的小匕都不能拥有。其穷凶极恶的蛮横形象已经是昭然若揭。而对经济危机下的不利现状早就深恶痛绝的两国国民,也被这一声音所侵袭裹挟,虽然官方在对德态度的处理上依旧谨慎。但其国内的声音却已是甚嚣尘上,意欲将这群普鲁士野兽处之而后快。
不出清英意料的。自己这一投石问路的举动,也果然引来了大洋彼岸那个美国的反应声音。由于这一位面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时间更为持久,使得原本在美国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也在现实的压迫下大为减弱;在德法之间的冲突当中,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则毫无悬念的站在了法国这一边。不过,相比于自己在欧战时期对美政策的如履薄冰,今天的清英却是再无任何顾忌;由于大萧条对美国造成的巨大冲击,当前美国的国民总收入几乎已经掉到了与德国持平的境地,其钢产量更是萎缩到了还不及德国一半的2360万吨。即便是罗斯福当前实施的新政会促使美国重工业迎来反弹。德国也完全有实力与之一战了!
虽然这场风波被安然度过,没有如上次的阿加迪尔危机一般引发大战,但各国却都因对方阵营所展现出的态度而大为警惕,纷纷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从1934年下半年起,德、奥、意、美、英等国的军费开支均大幅增加,各项装备生产的订单更是像流水一般被发往各大军火工厂。蜗居海岛的英国计划将本土陆军扩充至30个师,以便在开战之时便给予法国最有力的支持;而法国虽然没有再进行预定中的扩军,但却开始在东部边境和纵深地段广筑防御工事,摆明了就是一副要坚守待援的架势。就连美国的国民警备队也大幅扩充到了30万人,各种新式装备不断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进入部队。尽管美国民众仍旧没有要参加欧洲战争的打算。可深谋远虑的罗斯福却无疑已经开始为此做准备了。…
相比之下,两大阵营在海军上的竞赛则尤为引人瞩目。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寿终正寝,各国在造舰领域再无任何约束。而无论是对于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还是以美英领衔的新协约国而言,海洋都将是对未来战争胜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战场:如果同盟国掌控了大洋,那么不仅法国将得不到任何外部援助,就连英国也将因为海上交通线被截断而宣告崩溃;而如果协约国得以统治北大西洋,美英两国就能以法国为跳板,并获得直捣德国核心的理想机会!
由于这一缘故,各国在海军上的投入几乎都是倾尽全力,务求获得对假想敌的优势。除了开始执行z计划的德国之外,新协约国海军在后条约时代的造舰狂潮也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于1934年一口气开工了5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同时。英国海军又将5艘23000吨的光辉级装甲航母推上了船台;这批航母的性能与历史产品大致相当,只是在输出功率上略有欠缺。之所以选择这一吨位。是因为英国海军在条约期间建造的勇敢、暴怒、光荣、和皇家方舟4艘常规航母都是这个体型,已经积累了极为成熟的技术经验。由于单舰吨位所限。英国人得以误打误撞的从一开始就没有在航母上装备大口径的火炮,而是以航空作为其唯一的战斗方向。不过,德国海军对此却并没有太多的忧虑。因为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情报,英国航母的舰载机还停留在双翼机时代,而这些飞机无论是空中格斗还是对舰攻击,都无法对德国海军航空兵和装满高炮的战舰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