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当驸马(2 / 2)

豆家媳妇 谢其零 1395 字 10个月前

豆全柱两眼睁大,书里写过有过目不忘的人,难道付家小儿就是如此?

激动的豆全柱翻开一本书,打开一页,让付原河看了一遍,然后拿回书。

付原河背书,错了几个字,那是因为他不认识。

豆全柱站起来一把拉住他胳膊,说道:“你可要好好念书,将来定会中举。”

付原河点下头,心里想我就中秀才,能去应天府赶考就行。

陶哲孝也不知道去应天府必须是举人,他以为秀才可以去,给付原河那么说不是糊弄他。

豆全柱去找亲家,说了付原河的事。付二栋吃惊,这个白捡的儿子来付家没多久,他不了解。

“亲家,我知道他不是你家血脉,可太难得了,孺子可教,千万别耽误。”

付二栋道:“亲家放心,虽然不是我付家血脉,给我当儿子我就会把他当亲生。亲家只管教,缺什么我买。”

豆全柱摇摇头道:“我教个启蒙还可以,往深里教我不行,惭愧,我自己只是个童生,一辈子秀才都没中。我的意思是过两年送他去学堂,将来能中童生,最好送去凤阳府,陶家铺我也打听了,顶多有秀才办的私塾,那不行,会耽误你家小儿。”

付二栋道:“他要能学我就供,我和他娘多辛苦些,孩子能读书,不能因为没钱耽误了,我家原海不是读书的料,不然我也会送他去学堂,如今跟着亲家多认几个字罢了。”

豆全柱回屋激动睡不着,好不容易遇到个好面子,自己儿子不爱读书,也不是读书的料,陶家人同样如此,就跟付亲家说的一样,多认些字不当睁眼瞎就行,他原本指望三个孙子,大个几岁好好教导。

大多数人读书是寒窗苦读,不见得能中秀才,付原河这样的,平时看着就机灵,叛军来时救了自家孙子,这次在陶家铺遇叛军也多亏他,现在知道他能过目不忘,以后多下功夫,一个举人能考中。

读书人爱才怜才,所以豆全柱激动。

付二栋去见付温氏,说了这事,付温氏也是高兴,说的和丈夫一样,只要原河能读,他们夫妻全力支持。

这些先没给其他人说,读书不是一两年的事,看看以后如何。

转眼十月,来陶家铺一个月,包姥姥看着妹妹家热热闹闹,心里踏实。

好歹没给妹妹添麻烦,十几口人没有白吃闲饭。

她也看出外孙媳妇的想法,打算留在陶家铺,但没说,年轻人冲动,考虑问题不周到。不说她,就是豆家亲家母和女儿女婿也不会留在陶家铺。

外面再好,也不是自己家,不像付家,没个家乡祖先,在哪落脚扎根都行。

付昔时对陶家人逐渐熟悉,就是没见过出嫁的姑太太姑奶奶,问了后得知,两个姑太太,一个嫁到谭家庄,一个嫁到县城,所以没见回娘家。

三个姑奶奶,大姑奶奶是二房长女陶桂芳,婆家是亲舅舅孙家,生了两个女儿,说小女儿体弱,前阵子生病,她没回娘家。

二姑奶奶是大房长女陶桂荣,嫁在陶家铺,长女三岁,现怀孕七个月,估计腊月里生产。

三姑奶奶陶桂琴是三房长女陶桂琴,去年出嫁,婆家祖籍是陶家铺人,回祖籍时看上陶桂琴,两家定了亲事。

如今陶桂琴在凤阳府,还没传来喜讯,陆氏问付昔时要了三胞胎的小衣,说等丈夫去凤阳府带给女儿。

付昔时心想难怪古代妇人都在后院猫着,只要男女身体没毛病,不停的生孩子,十年起码生五个,有几个像胖婆婆挺着肚子背着孩子做豆腐卖豆腐,不过她水平不行,也卖不了太多,要是跟付昔时在石河镇那样销量,胖婆婆也忙不过来。

陶姨姥让胡氏孙氏给两个孙女婆家送了几次豆腐,新做的油豆皮也送了点。

二姑奶奶陶桂荣十月二十生了个小子,胡氏欢喜,女儿头胎是闺女,生个小子也好在婆家站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