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2月末,《大秦帝国—裂变》的剧情终于播到了一大高潮。
秦国收复河西。
关于这场河西之战,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的第一集就开始铺垫。
秦献公发动少梁之战,可惜未能收复故土,死不瞑目,之后嬴渠梁忍辱负重,按耐杀父弑君之仇,向魏国割地求和。
可以说,电视剧的前10集是在说秦国的现状,也是在铺垫和激化秦魏之间的矛盾,让观众代入秦国,对魏国产生逆反抵触心理。
说白了,就是网文逆袭流的套路。
秦国是主角,魏国是反派。
电视剧用了10集给魏国拉仇恨,看着秦国怎么饱受欺辱,魏国怎么耀武扬威,然后观众都站在秦国这边。
然后给秦国找来金手指【商鞅】,习练神功【变法】,用了20多集强兵强国,体现秦国努力奋斗。
现如今,铺垫完成,终于到了主角疯狂打脸反派的关键戏肉了。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目下的魏国,刚刚经历马陵之战不久,上将庞涓战死,魏武卒损伤殆尽,正处于衰弱期。
秦国出兵,真好痛打落水狗………
多年变法,秦国已非当年那般穷弱,府库富足,兵甲精良,唯一不变的是老秦人依旧勇悍的血性。
而且因为军功爵制,秦军的战斗力恐怕比之前还要猛。
秦军来势汹汹,魏国却仍拿老眼光看待秦国,以为是个软柿子,于是派出“本剧第一草包·大秦初代功臣·商鞅的挚友·魏国名将”——公子卬。
公子卬自视甚高,不但看不起秦军,还看不起商鞅,于是就把自己作成了俘虏,沦为天下笑柄。
秦国盼了几十年的河西故土终于收复,商鞅还逼魏国割让了崤山、离石两处要塞,使魏国至此时刻处于秦国的铁骑威胁之下。
得瑟了30多集的大魏王无能狂怒,目中无人的公子卬狼狈不堪。
观众看到这,只有一个字形容。
爽!!!!!
河西之战的胜利,也预示着秦国变法取得全面的成功。
嬴渠梁也宣布秦国迁都,由栎阳迁至咸阳,并封给商鞅商於之地,爵号商君。
至此,商鞅这个名字算是名正言顺。
大捷!迁都!封赏!
嬴渠梁和商鞅君臣相得,军民上下一心,秦国似乎到达了巅峰。
然而巅峰过后,便是滑落。
嬴渠梁病了,这个商鞅最大的倚仗时日无多,刚刚从民间找回来的太子赢驷又和商鞅有仇,商鞅在秦国的未来突然堪忧起来。
君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意识到自己身体情况的嬴渠梁,除了忧心秦国的未来,也十分担心商鞅这位老战友和知己。
为了能够给商鞅扫平祸患,他先是不断试探赢驷对商鞅的看法,发现儿子没长歪后,他又老向了商鞅的政敌。
商鞅贵为秦国大良造,麾下又有景监、车英等忠良辅佐,一般的人是动不了他的。
除了未来的新君赢驷,只有老世族的领头人甘龙和宗室代表赢虔,而恰恰这两个人,和商鞅有化不开的仇恨。
一向忠厚宽仁的嬴渠梁,为了商鞅,也是为了替太子扫除登位阻碍,保护情法得以延续,他决定宴杀世族。
然而就在开席之前,赢虔和甘龙悉数暴毙,这场鸿门宴也就不了了之。
政敌挂了,太子赢驷和商鞅共同理政,默契十足,嬴渠梁终于放下了心。
临终之际,他在商鞅和儿子的护卫下来到函谷关,热泪盈眶的看着山东六国的方向。
倘若再给我嬴渠梁二十年时间,将提大秦铁骑,金戈铁马定中原。
奈何天不假年,使嬴渠梁并吞八荒之雄心,化为东流之水矣………
秦孝公嬴渠梁下线。
事后,秦国举行国葬,全国上下披麻戴孝,夹道祭奠恸哭之声响彻山野,从咸阳城北门到陵园的十里官道,被摆成了一道祭品长河。
嬴渠梁在秦国的威望以及被百姓的拥戴程度,让前来观礼的六国使臣震动莫名,瞠目结舌,不由发出感慨。
秦人若此,天下何安!
民心若此,何惧天下!
深受震动不止剧中人物,屏幕之外的观众看到秦孝公在商鞅怀里逝去的那一段,也都哭成了泪人。
企鹅视频那集的弹幕,无数观众刷着“恭送秦公”,甚至还有跑到扮演者侯永围脖下面刷屏的。
虽然有些乌龙,但也证明侯永演的角色深入人心,以及秦孝公这个角色有多么受观众喜爱。
………
嬴渠梁下线,很多了解历史的观众大概都猜到了下面的剧情发展。
就算不了解的。也被无数蹭热度的自媒体“剧透”的差不多了。
所有观众都知道了,商鞅最后的下场可能不会太好,于是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
很多人怕被虐,不敢看,或者说不忍看下面的剧情。
但《大秦帝国—裂变》质量太好,热度又高,宣传方面也给力,导致让大家从各种渠道得知剧情发展,往往忍不住继续追。
但不管怎么说,一个被预知了的“悲剧结局”,对《大秦帝国—裂变》的收视率还是有不少影响。
秦孝公逝去之前,全剧的平均收视率正式破5,但等嬴渠梁下线,收视率的涨势幅度大规模下滑。
当然,这里面有收视率到达饱和的原因,但也确确实实是有上述的原因。
这从收视率涨势下滑,而企鹅视频播放量猛增能看出来,很多观众持“观望”态度。
虽是如此,央视也满足了。
破5收视神话啊,还要啥自行车。
在观众的纠结之下,《大秦帝国—裂变》的剧情继续往下走。
不出大家所料,没了嬴渠梁的压制,老世族和宗室开始作妖,之前暴毙的赢虔和老甘龙纷纷复活,开始向商鞅发动猛攻。
商鞅多年变法,主张严刑立法,树敌无数,新君上位的赢驷又没有足够的威望,压服各方。
导致商鞅一度被人围攻,魏国等敌国趁此良机也开始囤兵观望,看看能不能占波便宜。
面对如此激烈局势,商鞅决心退避,离开秦国,以稳各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