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喜来(1 / 2)

听到蒲氏这么说着,珍娘也是忍不住纳闷了,“先前我三哥去考的时候,您不是说随便怎么考的吗?还说不拘考出来是个什么成绩,都无所谓的,权当是去体验一把玩玩而已的?”

蒋小壮临去考试前的那两天,全家人都挺紧张的,就连珍娘这样在前世已经历经过大试小试的无数场试的人,这回面对她三哥的童生试上面,也是表现出了空前的紧张感。

尤其是蒋小壮考完了县试,又紧接着去府城考试的那几天,珍娘整个人在家里都表现出了一种焦虑的状态。

这边的童生试与她前世里所了解的那种考试制度,并不完全一致,在大李朝的文人考试制度下,要考童生,一共需要经过两关,一道县试,一道府试,两试一并通过,便可取得秀才的功名了。

而且,县试连考两日,一日三场,考完隔天便放榜公布名次,取名前二十名者,即可当日奔赴府城,由县里专门派人随同这些考生一起,直到三天后参加府城的考试。

珍娘当时知道了这个考试制度的时候,真的是不得不骂一声坑爹啊,这样的考法,压根就没给人一点喘息的机会,她甚至都想问问,哪个没脑子的人,才会定出这样的考法来啊。

更让她汗颜的是,蒋小壮在这回县试中的名次,正好取在第一十九名,差一点就没有去参加府试的资格了,所以,珍娘能不焦虑吗?

当然,家里人跟她一样的焦虑的,还有她二哥,她爹那两个,最能具有表现性的就是,那几日家里饭桌上罕见的,不见那爷俩大口吃饭的场面。

大伙都表现出了一种饭不下咽的模样,只有蒲氏该吃吃该喝喝,好像没啥感觉似的。

珍娘当时还赞了她娘一声呢,“真没想到全家人里面,属娘的心理最强大啊。”

却没想到,她娘那种表面的轻松不过也是装出来的罢了,就看这几日,临近府试放榜的日子了,她娘已经接连烧糊了两锅饭了。

“当初那话还不是说给你三哥听的,我也是怕他有思想负担,到时候考场上发挥不好。”蒲氏看着她说道。

又说,“本来赵家那小子临考之前走了,对你三哥就够影响心情的了,咱们要是再给他增点压力啥的,他干脆也甭去考了。”

珍娘听了这话,也没吭声,只轻轻的叹了口气。

谁也没想到,赵石头会做出这样的一番决定来,本来他也是这回参加童生试的一员,可是,就在临考前几天,这家伙竟然跟着蒲老爷子走了,去边城,去军营了。

“珍妞妹子,我谢谢你,是你给我指了一条明路,要不是你那天的话让我幡然醒悟,兴许我这辈子至少接下来的几年里,我都要活在纠结和痛苦当中了。”

珍娘想到赵石头临走之前那天的早晨,站在自家的院子门外,与自己说的那些话,也是心里复杂的很。

她从没想过自己随口说的几句话,就让一个人做出了这么大的决定,珍娘也不知道,他是真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呢?还是一时冲动下的无知闯荡呢?

但是,她又想到那天赵石头临走之前,那份眼神里的光彩,想到他信誓旦旦的跟自己说,“妹子,你等着,我一定会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回来见你的!”

或许,他真的早就有过这样一份朦胧的想法的吧,只是,一直都没有人去真的帮他明确过自己的这个理想,所以,珍娘也有五分的确定,可能这条路真的是他自己心中所选的路。

毕竟,都是一样的热血少年,赵石头又跟蒋小壮那么的脾气相投,珍娘知道她三哥反正是从小就有那样的梦想的,赵石头应该也有这样的理想吧,所以他才会悄然而走。

甚至走之前连商量,都没跟家里商量一下,赵家人还是在他已经走在路上的时候,从他留下的书信里面才知道这事的。

“唉,也不知道最近赵家婶子咋样了?还跟前一阵似的那样吗?”珍娘随口问道。

赵石头不辞而别的事情,对他娘来说是打击最大的。

虽然她也没做过什么秀才老夫人的美梦,但是,赵家婶子是曾经说过的,等着这一回考试过后,就要给她儿子把亲事张罗起来的。

毕竟赵石头也年纪不算小了,他又是赵家的独子,不比蒋小壮没多少延续后嗣的压力,赵家大叔早两年就想给他儿子定亲说媳妇了,只是,赵石头一直以念书为由拖着,所以就耽搁了下来。

哪想到,这家伙竟然来了这一手,临考前罢考也就算了,还选了那么一条让人担惊受怕的路走,气得他娘当时就倒了下去,一病在床上卧了好几天才能坐起来的。

珍娘想想当时赵石头他娘拉着蒲氏哭诉的那个场景,也是忍不住叹气,原本蒲氏还想找人去把他追回来的。

毕竟,他也没跟着别人出去,就是跟在蒲老爷子的队伍后面走的,所以,真要是追人的话,也不是追不到。

不过,后来被赵家大叔给拦住了,“那小子啥脾气,咱还不知道啊,那倔劲比个牛都不如他。他既然已经有了那个心,就算是现在找人把他捆回来,他也是一样的闹腾,在家里也消停不住。算了,随他去吧!就当我没生这逆子,往后是死是生的,也别跟我说就行!”

他爹话里虽然带了几分气性的意思,但是,说的也不是没有事实,连珍娘都知道,赵石头那脾气拧起来,比起她三哥还要说不通,所以,他爹这么说了,珍娘也就没让蒲氏再去插手。

只是,后来她紧着给她姥爷去了一封信,问了这事,却没想到,蒲老爷子给她的回信里,倒是字里行间的对赵石头那货挺赏识看好的来着。、

而且,她姥爷也知道这小子跟他们家的关系,所以,对他也算是挺照顾的。

珍娘拿着那封信去给玲花读了,她也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想给赵家人一点放心安慰罢了。

也不知是不是那封信起的效果,后来第二天赵家婶子就从床上爬起来,又去作坊里面干活了,只是,她整个人都变得不像从前似的爱说爱笑的了,时时都有种愁云遮面的感觉。

“唉,看着倒是比前一阵稍微好了一些的样子,只不过,毕竟唯一的儿子走了那样的路,这心里的愁啊,肯定是散不去的了。”蒲氏听她这么问道,便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