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则流言传天下(2 / 2)

带着青山穿越 漆黑血海 1833 字 10个月前

如今反倒是一个个跳出来,大义凛然地指责她,率先反对她的决定,迫不及待地要跟其划清界限。

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甚至指责她牝鸡司晨,逼迫其自闭宫中,颐养天年。

就在朝廷乱成一锅粥的时候。

也不知有意隐瞒,还是故意拖延,边关大捷的消息,这才姗姗来迟。

令乱糟糟的朝廷都蓦然一震。

杨康、郭靖等一众将领,战功彪炳,似夜空中的大星,璀璨夺目。

一个个映入赵氏贵族的眼中,这个时候,谁掌握军队,谁就拥有主动权。

谁就有机会登上大位。

但唯有杨康,使他们欲除之而后快。

因为民间那则流言,他们有所耳闻,虽不知消息出处,但丝毫不妨碍他们将杨康视为大敌。

若是前方军情未曾传回,他们对杨康,也只是将信将疑,暂时列入怀疑名单。

但当前线大捷,战功首屈一指的杨康,自然就成了赵氏子弟的眼中钉,肉中刺。

毕竟,那句“杨家真龙”,令他们寝食难安,迫使其不得不同仇敌忾,聚集在一处装饰华丽,雕梁画栋的厅堂,商议此事。

“杨康必须死!绝不能让他活着到达临安,无论他有没有谋逆的心思,都不重要。”

“宁可杀错,绝不放过。”

“但如今他班师回朝,手下千军万马,大权在握,此番消息一出,又得了民心,恐怕不好对付。”

“暗袭是别想了,还未等杀手近身,就已经丧命,白白浪费钱财、心血,得不偿失。”

“既然暗地里不行,咱们就光明正大的来,用大义压人,逼迫其不得不表态。”

“兵权可不仅掌握在杨康手上,其实,我等还可暗中联系一些将领,联合起来,若那姓杨的不识相,就直接让他命丧黄泉,令他去追随先皇,做个忠臣良将,留个青史美名,也算对得住他。”

……

正快马加鞭,赶赴临安的杨康,自然不知整个都城上层的波谲云诡。

但此刻的他,站立高地,远眺已经遥遥在望的巨大城廓,心中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清风微拂,带着无限的思绪,将杨康拉入回忆:

五年前,大青山

竹院内

梧桐树下

伤势康复的杨康,特意来向李天生道谢,同时请求暂时出山,想要前往无锡,刺杀当初追杀他们的贪官污吏。

结果被后者劝住,他至今犹记,当初与李天生展开的那段对话:

“你要出山?”

“是!”

“要行侠仗义,铲除无锡的贪官污吏?”

“是!”

“天下贪官不在少数,有些贪在明处,有些贪在暗处,凭你一人之力,穷尽一生,又能杀多少?

你如何保证,每次的刺杀都能全身而退,不会如上次一般,难逃生天?

如何能保证,此事不会祸及你的妻儿、父母和其他亲朋?”

杨康被问得沉默,哑口无言,沉思冥想。

旋即,朝着李天生躬身一拜,“还请前辈教我?”

“治病要寻根。一个人杀的再多,也是指标不治本,杀了一个,难保下一个上台的不是贪官。

唯有从根上着手,制定、完善律法,自上而下,规范官员行为,三权分立,设立专门的监察、督查和审计部门,动员百姓,建立民间探员,从一系列政事出发,从严治国,王道与仁道并用,方有最大限度,减少贪官污吏的出现。”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够登上那天下至尊的宝座。”

杨康被吓得大惊失色,倒是李天生一脸的无所谓,继续说道:“成大事者,必要有魄力、有恒心,你若连想都不敢想,趁早回家,当个安安分分的种田人。

或许依靠你父辈的关系,你可以顺利避开贪官的盘剥,又或许你运气极佳,遇到一名难得的好官,但这种机率很小。”

看着陷入沉思的杨康,李天生继续说道:“这天下从来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就像树有荣枯,人有悲欢。

一个朝代,既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荣昌盛,也有怨声载道、艰难求存的凋零末世。

这南宋表面的繁荣背后,实际上早就积重难返,武林人士的侠义之举,在这官商勾结,百姓艰难求生的世道,不过是杯水车薪。

唯有破旧除新,再建新朝,励精图治,以史为镜,以各朝教训为鉴,勤政爱民,以法治国,以仁治人,历经几代人的付出,方能在较高程度上,为百姓谋福祉,提供暂时安乐的环境。

你若要除暴安良,铲除国之蛀虫,最好还是换个方式。

这南宋天下已经到头了。”

“不过,年轻人,若是你决定了,便要做好应对风雨的准备。”

………

记忆消散,心神归位,杨康望着远处渐进的城廓,继续率领军队,踏马前行。

“五年的风雨磨砺,五年的蓄势准备,终于等到这一刻,只要顺利捱过,便是风雨彩虹,海阔天空。”

杨康满怀信心,“临安,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