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称霸海上三十年,港口据点多不胜数,最终却没有选择逃,想来是觉得只要大明一心想要剿灭他,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也免不了一个死字吧。
所以吴三桂在一开始接到圣旨以后,就一直在想怎么逃,往什么地方逃,从来没有想过降这个字,但现在他在想了,因为他想明白了一点,这一点想必郑芝龙也想过,那就是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只要朱慈炯不放过他,那么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前车之鉴……
大帐内,吴三桂来来回回踱着步子,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停步沉思,脸上表情变化不定,犹豫了几个月,即便到了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如果要逃,现在就该动身,否则等到大明三路强军入草原,吴三桂对于自己能不能逃过明军的衔尾追杀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现在最让吴三桂纠结的已经不是逃不逃的问题,而是他十几天前得到的消息,漠南最强悍的科尔沁部王公率领五千精锐穿过漠北,吴三桂不知道科尔沁准备干什么,但一直死死盯住这五千人马的动向,最后骇然发现,科尔沁部大军驻扎在草原编辑,而十几位王公带领不到百人踏入了大明!
紧接着,漠西传来消息,十几个部落首领同样只带领少量人马进入大明,这意味什么?意味着接到圣旨的不是他吴三桂一个!
圣武帝朱慈炯已然开始着手解决蒙古,只不过与前人不同的是,朱慈炯的手段出人意料,那么漠南、漠西已然屈服,漠北还有选择吗?
遵旨入京,最迟三五天内就得出发,否则几千里跋涉,根本不可能在朱慈炯限定的时间内赶到金陵,那等于是违背旨意,去还不如不去。
入京就是降,降就是赌,赌朱慈炯会因为漠北利益放他一条生路,甚至还能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最不济也能如郑芝龙一样,封个公爵在金陵荣养,从此不用再过这种血腥厮杀,还要时时刻刻担忧大明步军千里征剿而逃亡的日子。
但是降要冒很大的风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生死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