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郑晓燕家时,赵秀兰看到了郑晓燕的两个孩子,大的是个闺女,小的是个儿子,笑着问道,“嫂子,这两个孩子多大了呀?”
“一个五岁,一个三岁!还好平日里都是他们爷爷奶奶带着的,爷爷奶奶就住在隔壁院,离得又近,要不然的话我一个人又得上班,忙活不过来,照应不了两个孩子呢!”
郑晓燕感慨的说着,随后又道,“不过过几年等两个孩子上学了,他们爷爷奶奶也能轻松一点,到学校里就不用时刻看着孩子了!”
见郑晓燕正好提及孩子上学的事情,赵秀兰觉得是个机会,于是便道,“小孩子念点书,多学点知识,确实好!
嫂子,我有一个亲戚,他就在市里头,不过没有户口,所以家里的孩子上不了学,他托我帮他问问有没有什么门路可以让孩子念上书,你那儿能不能帮着找个关系?
如果可以,我想让我亲戚的孩子也能进学校学习点知识!不说出人头地吧,至少不当个文盲!”
见赵秀兰开口,郑晓燕寻思了下,随后同赵秀兰道,“大妹子,我倒是认识一个教育局的副主任,找点关系应该能够开个介绍信,让孩子过去念书。
不过也仅仅是认识,没有啥太深的交情!
我听说他家这段时间也缺细粮,缺好的粮食。
听说是他那老母亲生病住院了,想要买些好东西给老母亲补补身体。
他之前还问过我有没有这些好东西呢,毕竟我男人在西北当兵,觉得我这儿应该能倒腾点好东西来。
可惜我这儿也没有!
大妹子,你如果能够给人家送些细粮,再送一些鸡鸭之类的东西去,人家肯定会承你这个情,给你开一个孩子上学的介绍信应该没问题,毕竟对他来说这也不是多难的事儿!”
听郑晓燕这么一说,赵秀兰顿时一喜。
对于赵秀兰来说,能够用粮食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