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山沉声道:“你这样欲擒故纵的把戏,在老夫这里玩不转。”
郭孝正笑罢后道:“胡太傅,你说对了一句话,似你这样的人,活了大半辈子,见惯了大风大浪,所谓的三寸不烂之舌,所谓的欲擒故纵,在你这里行不通。”
胡有山道:“这是当然。”
郭孝正继续道:“所以我在你这里,从未想过欲擒故纵。我刚才发笑,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觉得你胡有山,过于自信。而且你所说的,仅仅是你觉得你认为的,并非是殿下安排的。”
胡有山道:“那么,老夫倒是要愿闻其详,听一听郭主簿的高见。”
郭孝正知道这时候,才是见真章的关键。他作为出使的使节,有权全权决定在焉耆国的一切,所以郭孝正道:“胡太傅的认知,从一开始就错了。”
胡有山问道:“错在哪里?”
郭孝正回答道:“你的错误,错在先入为主的认为殿下安排我来,是让你们归顺,而且要一起夹击突厥统叶护。”
“事实上,对付统叶护,凭借殿下的一己之力足矣,不需要焉耆国出兵。焉耆国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截断统叶护的后路,以及掐断粮道而已。”
“再者,这事情很可能,根本不需要你安排。因为殿下自前线击败统叶护后,也不需要掐断粮道,不需要你去做什么。”
“这,才是我招降的前提。”
郭孝正改变了思路,掷地有声道:“所以胡太傅说,我劝降焉耆国,是为了让你们出兵夹击统叶护,那是不需要的。”
胡有山沉声道:“当真不需要我焉耆国出兵?”
“当然!”
郭孝正很笃定的回答。
原本的计划,是希望焉耆国、龟兹国在后方截断后路,且两国给予统叶护反戈一击,从腹背攻打突厥。如今看来,这是极为困难的。
因为要让焉耆国无条件的归顺,且帮助杜启攻打突厥人,即便突厥人打压焉耆国,却也是无法起到作用,所以郭孝正改变了策略。
不需要焉耆国出兵,在这一条件下进行游说。
才有可操作的空间。
郭孝正继续道:“更何况,军队掌握在焉耆国的手中。在战事结束之前,即便我请求你们出手,恐怕你们也不会出手的。我说了不需要焉耆国出兵,自然是真。”
胡有山脸上多了一抹笑容,道:“郭主簿,请继续阐述吧。”
郭孝正又道:“刚才说不需要焉耆国出兵,是一个前提条件。有了这一前提条件,那么我便继续说。事实上如今的焉耆国,不论民间的百姓,亦或是焉耆国本身,都陷入了困境。毫不客气的说,即便不归顺平西王,等百姓撑不住,无法忍耐时,万千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胡有山道:“的确是这般。”
如今的焉耆国局势,颇为紧张,已经即将抵达一个临界点。
这是胡有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