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细作的前提(2 / 2)

大顺皇朝 飘依雨 1318 字 11个月前

陆承启心中有了一个腹稿,见李诫长大了嘴巴,答不上来,他悠悠一叹道:“李卿啊,你的拳拳之心,朕知道。但有时候,好心也会遭雷劈的。朕是信得过你的,可那些农户信不过啊!若是想顺利推广开来,必定要做出一番成绩,农户才会信服。好了,朕会派出监察士解决这个问题,你只需提供新农具就行了。继续说罢,朕还真的有了兴致,这些新农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李诫的图纸,虽然说毕竟直观,但没有标注的情况下,陆承启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好在李诫尽力解释,陆承启才理解了一二。

比如收割小麦的麦钐,用以收麦的装长柄的大镰刀,它配合一个带有两条活动长柄的簸箕,这时叫做“麦绰”。收割之时,向前伸出,利用系在腰上一个灵活的操纵器,移动钐和绰,将远处的麦“钐”下,翻入麦绰,再收回麦绰,递到后面带轮的“麦笼”里。这种配套的收麦器,比普通收获工具,效率提高几倍。

这麦钐也是早就有了的,只是与麦绰、麦笼的配套,尚属第一次。陆承启听得津津有味,李诫在原有基础上改进的农具,确实也考虑了地域的不同,不仅有水稻的农具,也有小麦的农具,还算是比较周到。

除此之外,还有更为精巧的水磨。在前朝,已有水力碾磨大规模使用了。大顺建立之后,在大户人家和寺庙里头,往往也会有大型碾碨,而且是营利性质的。农户前去磨面,需要交付一定的钱银。寺庙也往往用这样的手段,配合庙产的土地,达到维持温饱的目的。

而李诫在原基础上改进的水磨,通过改变它的轴首装置,则可以同机完成砻、碾、磿三项工作,称之为水轮三事。如果按照正牌历史,这样的东西还需要等到两百多年以后,才由王祯发明。只可惜李诫想做出一番政绩,毫不留情地把时间提早了两百多年,这是否对还未出生的王祯同志有diǎn残忍?李诫不得而知,他也不知道,伟大的发明,总是建立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王祯没有发明了三用水磨,但他还可以发明其他更先进的东西啊!

李诫递上了四张图纸,只有最后一张,陆承启看得明白。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出名了,翻车。这也是李诫的翻新之作,因为最早的翻车,汉末已经有了。这个翻车,不同于以往的用手摇,用脚踩,或者利用畜力,而是再一次运用了水力。所以李诫也把它称之为水力翻车。陆承启知道,这可是集浇灌、舂米、鼓风等于一身好东西啊!

尤其是利用了水力,可以日夜不止,比之踏车等水利工具,更胜一筹。古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动力的智慧可见一斑。只是在缺水的地方,这样的水力翻车还是显得颇为无力。要想灌溉,还是得靠天下雨,或者人力挑水浇灌。

陆承启听完了李诫的解说之后,diǎn了diǎn头道:“李卿果然大才,常人能改进一项,便算是功德无量了。李卿一下子便改进四种,且在朕看来,皆有可行之处。 推行一事,李卿就不需要管了。朕自然会派监察士到民间宣传,实在不行便让农户先看几次。好用的话,朕相信农户也是识货的。如果这样都不行,国库也尚有余钱,免费赠送几百个也是可以的。待得再次例朝,朕会把李卿的功绩宣读出来,让百官看看,朕绝对没有看错人!”

李诫老实地说道:“只要陛下知道臣不是尸位素餐,那就好了。臣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陆承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道:“旁人这么说朕是不相信的,唯独李卿这般说,朕信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