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木兰效应(2 / 2)

菲美人 于也航 1310 字 10个月前

这就是一个人所谓的‘一帆风顺’。

都是因为我们将责任都交给了别人去承担,而自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一切安逸美好,还以为这全是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真是精辟!

唐菲敬重兰昭,就因为她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

她所拥有的一切或许不多,但确实实打实都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

唐菲觉得自己没有这样骨气,所以她对这样的人更是格外佩服。

兰昭被称为‘兰君’。

‘君’又被叫做‘大家’、‘大师’,这个词足可以称得上对一个人在特定领域里成就的极高肯定了。

一个人想要被称为‘君’,那么她便绝不可能只是为了某种目地而去学习研究,那必然是全身心的热爱。

兰昭不光是她的琵琶,她的乐器水平在大云国都是极高的。

也只有她,才能谱写出最美的乐曲,让《花木兰》这个故事在整个大云国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您还真别说,改编成戏曲真的是个挺重要的事儿呢。

因为大云国的古代,再怎么发展的不错,那也是男权社会。

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是很多的,以前就曾经说过,除了一些特殊的节日和特殊的活动,女生是不可以随便上街的。

像是饭庄、酒馆儿、茶楼这样的场所,女生更是不能随便进的。

进都进不去,那你还怎么听评书呀!所以这评书啊,主要的受众群体还是男人,女人听不着。

但是戏曲就好办了啊!

女人虽然不能进戏园子,但是逢年过节、办喜事、做寿那可都是要请戏园子来家表演的呀!

这古代没有电视电影,所以这看戏就成了百姓们很普遍的一种消遣。

当然了,戏园子也分好坏,一些大的戏园子还真不是普通人家能请得起的,但是看不起好的,不还有一些比较简陋的吗?

改编成戏曲,这还真是一种可以让男女老少都普遍能接受的文娱形式。

古代文化生活本来就挺落后的,一些好的戏曲、评书更是少之又少。

你看咱们现在一天挺自在的,平民老百姓没事儿上个网就可以点评一下国家大事儿,指挥指挥美国大选。

但是在大云国,这些都不可以。

虽然不能说是像‘焚书坑儒’,或者是‘文字狱’那样的血腥严苛,但是也不能乱说话,。

出书啊、戏曲的审核,那也远比现在要严格几百倍。

唐菲的《花木兰》可以发表,那一方面是因为内容比较积极向上,而最重要的原因还真是因为唐菲皇上最喜欢的德妃。

没办法啊,现实就是这样啊!

你要是没有一点儿的背景,没有一点儿势力,便是你有真才实学,也总是要多走很多的弯路。

<!--gen3-1-2-110-3621-256929213-14855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