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讲究的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朝廷不会过多地干涉民间,这使得再也经受不起任何折腾的百姓得到了喘息之机。
但不管是再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上就会被某些人曲解和钻空子。
月前的那些游侠对于鲁地的官府和世家来说不过是惊起了一小片涟漪,待涟漪散去便也再没有了波折,世家们酒照喝,舞照看。
不过他们却俨然不知危险正悄然而至。
经过那日的商讨,除鲁儒外的其他儒家流派已经全部决定不再多管鲁儒的事情,更不再与他们来往。
因此鲁地的儒生们还不知道朝廷正在召开考举,更不知再过不久他们就会沦为刀下亡魂。
咸阳近日来又涌入了不少的人,虽然咸阳每日都会出现许多的新面孔,但是这次不同,这次来的大多是读书人。
所谓士农工商,单纯的读书人哪怕算不上士,但是距离这个阶级也不远了,因此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受瞩目的存在。
哪怕是咸阳城天下首善之地,也还是第一次一次性涌入这么多的读书人,这盖因为是朝廷即将举行的考举引得天下读书人闻风而动。
但凡是准备参加考举的读书人,都需要先去咸阳县衙报名,这样也是为了预防开考的当天人数太多朝廷准备的不充分而闹出乱子来。
还有就是预防到时候会有心怀不轨之人趁着人多闹出什么丑闻来。
这是朝廷第一次举行考举,而且还是由皇帝亲手拍板决定的,要是到时候真的出了什么事情,那皇帝和朝廷的脸面不是啪啪地让人抽吗?
那场面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
这一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报名参加考举的人数被统计出来后,所有的官员都被镇住了。
皇帝当初规定的报名时间是举行考举考试的前一天暮鼓被敲响之前,但是现在距离规定的那个时间才过去了一半,而今现在报名的人数已经将近以前人了。
而且这还是因为时间过于仓促的缘故来的都是咸阳城附近的读书人,难以想象,要是整个大秦的读书人全部汇聚于咸阳,那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哪怕是其他地方读书人的密度远比不上咸阳,那也是一个极为令人欣慰的数字。
咸阳县令是一个倒霉蛋,虽然咸阳县令的官职要远高于地方上的县令,但是他宁愿外调出去也不愿意在这里受罪。
咸阳这地方达官贵人云集,在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对方有八成的可能与这侯那君的沾上关系,还有半成搞不好对方可能还是宗室。
咸阳虽然繁华,但是与之成正比的是其中纨绔的数量,咸阳县令现在都快被逼疯了。
当他得到手下人统计完的参加考举人数的名册,立马撒腿就往皇宫里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