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兴旺发达(1 / 2)

大明升职记 紫釵恨 1660 字 10个月前

周杜达当即答道:“现在民间仍然行用天启八年年号,也有人只谓元年,但是就是不肯用崇祯年号,仍然称今上为信王,所以东省义士决心毅然受难,准备与海北贼决一胜负,希望督师能给以名义以助大事!”

光是给一个名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袁崇焕却知道给以名义之后还得不断给予粮饷军资与一应资助,因此他当即问道:“是不是徐州的刘兴祚,我已经让朝廷给以全力支援了!”

现在朝廷虽然没有满足了袁崇焕的一切要求,但至少袁崇焕的关宁军已经是最优先补给的战区,关宁军之所以只得到这么多,完全是朝廷的财政已经事实上破产,再也腾挪不出更多的资源。

因此袁崇焕虽然愿意给以名义,但是资源支援这上面却显得小气起来,而周杜达当然回答道:“天下皆知徐州义士与海北贼势不两立,自然不用督师接济而自有南京之饷!我说的是另一路义师!”

说到这,周杜达笑了起来:“他们与海北贼有不共戴天之仇,自万历年间就与海北贼反复厮杀,虽然屡战屡败,却有屡败屡战的决心?”

袁崇焕不由笑了起来:“这是说哪一路义兵?山东似乎没有这样的义师啊!”

虽然山东有很多顶尖的名门世家,比方说有“半朝王”的新城王家,但是他们对于海北镇的态度却不够坚决,除了气节之外必须考虑家族的长久之计。

如果建奴入寇,这些山东的名门大族自然不遗余力全力赴难,在另一个时空这些山东的名门望族几乎是一扫而空。

可是海北贼却与建奴不同,某种意义上甚至与这些山东名门世家是“自己人”,大家之间常有往来,这些山东的名门望族虽然觉得海北镇“中西兼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些不妥,但始终抱着一种观望态度,有些名门望族甚至早已经跟海北镇同流合污。

所以袁崇焕实在想不出山东还有哪一支义兵能有这样的决心,只是那边周杜达马上报出一个名字来:“临清郑氏!”

“临清郑家!”

袁崇焕倒是想起来这是哪一个家族:“就是那个贩卖生丝的临清郑氏吗?我听说他们与建奴以及莲妖都有很深的勾结啊!”

这确实是临清郑家的一个历史问题,虽然郑家长期以来与海北镇势如水火,但是这些年来他们觉得难以独力支撑,所以就勾结了建奴、莲妖以及更多的势力来对付海北镇,袁崇焕虽然远在辽东,但是也知道了临清郑家的这些历史问题。

只是周杜达马上就说道:“督师大人,这都是海北贼的恶毒中伤而已,您要想想自万历四十年间以来,只有临清郑氏与海北贼拼死厮杀,族中子弟死伤几已逾百人,虽然死伤不计其数,但是临清郑氏仍然是前继后赴,誓死与海北贼死斗到底……”

周杜达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袁崇焕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说临清郑氏这些年跟海北贼之间也略有勾结,怎么现在又准备打出义旗与海北贼一战了?”

周杜达摇了摇头说道:“郑氏与海北贼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些年海北贼全力经略辽东,所以暂时放过了郑氏,临清郑家也是因为遭受重创,被迫与海北贼稍作缓和以休养生息,但是谁都知道他们之间终有一战,而海北崛起之前,郑氏可以说是控制个半个临清……”

这种说法虽然有所夸张,但是临清郑家确实是真正望族,那边袁崇焕也知道临清郑氏的辉煌历史,特别是他们与海北军历次斗争的前因后果。

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临清郑家虽然与海北镇之间稍有缓和迹象,但是临清仍然是海北镇敌人的大本营。

很多海北镇的敌人都在郑家的安排逃到了临清并定居下来,这些人有人是因为海北崛起而产业尽失的大地主,有些是海北军击败的残兵败将,有些人则是以气节自许的保守派,有些则是被海北军追得无路可走的流贼头目,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人都是海北镇的死敌。

现在聚集临清的这些残兵败将至少有好几百人,甚至可能有上千人之多,考虑他们的影响力甚至能号召起好几千人,而这本来就是袁崇焕准备运用的棋子,他当即问道:“那你们王爷想让我怎么干!”

虽然周杜达是以个人身份出面,但是袁崇焕重视的不是周杜达这么一个小小的内臣,而是他身后的衡王府,而周杜达听到这不由笑了起来:“我们王爷已经拿定了主意,让一些忠勇子弟到临清去襄助义师!”

虽然海北镇对于衡王府与鲁王府有着诸多限制,这两年更是增添了很多血腥意味,但是比万历年间相比,衡王府的朱氏子弟反而有了更多的行动自由,因此衡王爷就把一部分优秀子弟与资源转移到临清去掌握住这支义师。